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定西的民俗是什麽?

定西的民俗是什麽?

定西民俗節

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送竈神。有壹首民謠“臘月二十三,廚主上天”。晚上8點左右,每家每戶提前準備了菜譜(在黃紙上寫上家人的名字和出生年月)、cookcandy(麥牙糖和豆糖)、幹cookfood(煎餅)和cookhorse(黃紙上印著馬鞍的馬),又準備了壹盤碎麥稭,混上幾顆豆子,都燒在竈神牌位前,寓意送竈神上天。據民間傳說,棗爺是壹家之主。臘月二十三向天報到,臘月三十晚上回屋。祭竈是為了祈求棗爺“從天說好話,回宮求好運。”臘月二十三過後,就接近春節了。家家戶戶置辦年貨,做菜做菜,脫衣服,收拾屋子,準備過年。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壹天,城鄉居民家家戶戶蒸月餅,以示合家團圓。武威人的月餅是用蒸面蒸的。比如倒臉盆大,種類多,有分層月餅,有絞月餅,有分月餅,有桂香,都很好吃。有“八月十五上桌”的說法,意思是秋收已至八月,糧食豐足。親戚和朋友之間,互相贈送月餅,這意味著攀比。8月15日晚,明月冉冉升起,家家戶戶都在院子裏,擺好香案,擺上月餅、瓜果等祭品,點上蠟燭,點上香,全家圍坐賞月。壹點,主婦切月餅、西瓜;壹家人吃著瓜果月餅,有說有笑,挺有意思的。根據傳說,獻給月亮女神的西瓜必須被切成兩個鋸齒狀的花瓣。如果家裏有孕婦,可以通過數瓜牙數來預測男女,奇男異女。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叫端陽節。那是壹大早,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插上了柳枝,寓意召喚屈原的靈魂,躲避瘟疫。孩子們在手腕、香囊和錢包上系上彩棉或絲綢繩,在嘴巴、鼻子和耳朵上塗上雄黃酒。據說這樣可以避開五毒(蛇、蠍子、壁虎、蟾蜍、蜈蚣)。武威有句話叫“五月出端午”。男孩和女孩們穿著時髦的夏裝,玩得很開心。年輕女性註重刺繡香草錢包,用流蘇裝飾並送給親戚朋友。以前未婚女孩把錢包放在裙子裏或者紮在辮子裏,誘惑她們帶走。如果不脫下來,他們會感到羞恥和醜陋。那壹天,家家戶戶都吃粽子或油餅、卷餅,親朋好友互相餵飯。下午,城鄉居民成群結隊地去參觀舊時的寺廟和海子。現在海枯石爛,寺廟都被地震破壞了,就去逛孔廟,古鐘樓,雷臺,海葬公園,西郊公園。孩子們在野外爬樹折枝,編柳條帽防暑。

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是“乞巧節”。傳說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舊時,這天晚上,姑娘們和年輕的媳婦們坐在月下穿針,看誰穿得快,穿得多,穿得巧。據說這樣可以讓手笨的人練習靈巧。這種習俗已經不存在了。只有城裏的戲班每年照常演出神劇《天河配》。四個鄉鎮的居民蜂擁至會場,演出於7月下旬停止。

清明節

清明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壹。這是壹個掃墓祭祖的日子,稱為“春節”。武威城鄉習俗,誰家有墳,都要在清明前壹兩天去墳前祭奠,燒紙錢,添土;那些沒有墳墓的人在清明節的前壹天晚上在郊區或自家門前或街頭巷尾燒紙錢。清明節那天是禁止上墳燒紙的。傳說那天燒的紙錢變成了鐵錢,逝者無法使用。

趕牛:即開始趕牛種田和春播。定西大部分地區在農歷二月初左右開始,所以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龍擡頭”,其實就是“農”。在過去,在這壹天或播種前,選擇壹個吉祥的日子作為廣播日。牛(驢和馬)被趕到地上,牛被放到犁(犁)上。那壹天,人和動物都面向西神,燒香、造紙、磕頭作為祭品。然後在平地上犁出壹個“田”字,象征儲糧,表示春播即將開始,預示當年糧食豐收。這種風俗已經停止了。

耕田:夏收後三伏天及時耕田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壹環,所以民間有句俗語:“三伏天割皮,不如秋耕幾犁”,“秋耕壹椽,秋立半年”。這意味著在三伏天犁地的重要性。定西各縣三伏天翻耕土地1-2次,群眾號召晾曬土壤積蓄水分,確保來年豐收,秋分前再翻耕壹次,為過冬保存水分。

播種:農業諺語有“99加19,耕牛遍地”;“春分過後牛不停”,意味著春播已經全面開始。由於地域、氣候和自然環境不同,作物種類不同,播種時間也各有時間,壹般會根據季節提前。不違背農時的諺語有:“土王呼瑪谷雨谷”;“小山山,長夏覆土”;“壹勺兩勺(野草莓),山裏種的蕎麥”,“狗開得鮮艷,山裏種的燕麥”。

收茬:農業諺語說“順茬種,不如多施糞肥”;“胡茬如糞土”;“茬不落,食不果腹”;“小米茬青稞,麻雀不能餵”。合理的滅茬是農民獲得豐收的重要途徑。最好的辦法是在下壹茬轉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比如蠶豆、扁豆種小麥。有的地方三茬最好。

輪作休耕:在土地面積大、山高路薄、不便於耕作的地方,當地農民往往采用輪作休耕的方式耕作,即當年夏收後翻茬,夏天露出,再翻稻。他們明年將不再種植。當土壤肥力恢復後,他們會在第三年種植農作物,以確保豐收,也就是俗稱的“鋪墊”。農業上有句諺語:“撒麥子,撒艾草(油菜),果子多口袋。”

帶動麥田:西北地區小麥黃成熟時間由東向西逐漸延長。陜西關中地區的小麥成熟刈割時,定西的小麥正處於灌漿期。所以在舊社會,人們成群結隊地集會,組成割麥隊,下到陜西去給那些“如火如荼地收割麥子”,從鬼門關裏搶糧食的人幹活,這就叫“趕麥田”,把趕車的人叫“麥客”。

飼養家畜:定西人非常註重家畜的優良品種。農村人買牛大多選第壹胎,買馬選第二胎,買豬選第三胎。俗話說“壹頭牛,兩匹馬,三窩豬。”認為通過這種方式選出的家畜容易飼養,成活率高,便於服務。壹些農民仍然對家畜和家禽有許多禁忌。農歷每月初四、初六,講究不買賣、不宰殺、不交換,所以有“四六不破圈”的說法。雖然這種習俗很少見,但在壹些老年人中仍是禁忌。還有交易的習俗。買賣大牲畜的時候,賣家肯定會把原來的籠頭帶回來。買馬或騾子是為了避免頭上壹撮毛,認為會帶來厄運;買牛避免前肩長毛,以為會帶來厄運。

第壹夜聞雞啼或雞鳴,以為不祥,隨時殺之;聞狗如狼嗥,不祥之兆,除之。

仆:農民或足戶非常重視和愛護牲畜,常說:“耕者有其牛,其命在其中。”所以牛只許耕田,不許騎馬。不準用木棍打牲畜,以為“減肥要壹個冬天;打二,細斷筋。“在服務中遵守‘不怕十大使,最怕壹天累’的戒律。牛常以幹土墊養,馬以棚養。俗話說“牛怕濕馬怕腥”。在適當的時候停止使用牛和馬,以保存能量或預防疾病和保持脂肪。比如正月二十三是牛馬休息日,俗話說“正月二十三,老牛老馬放壹天假”。清明節、谷雨、端午期間,要盡量讓大家休息,餵以清油,稱為“消傷除癆”。俗話說“老牛老驢命苦,清明谷雨盼五月初五”。

臥輪:莊稼磨完以後,如果多人用同壹個地方,農民集體做好飯吃喝,祝壹年豐收,表示農事結束,把田地上的輪子都放在壹個角落裏,明年用,俗稱“臥輪”。

工匠:

各種工匠都有自己的習俗和禁忌,如木匠的斧子、墨鬥、拐杖,稱為“三件套”。壹般不會輕易借人,尤其避免女性觸碰。木匠師傅在做家具的“底”和“縫”時,壹般不會輕易露出眼睛。

泥瓦匠挖窯的時候很反感別人的幹擾,要求周圍環境安靜,防止噪音大,震動大。避免說“破碎”、“倒塌”、“倒下”、“受傷”等不吉利的話。

礦工稱老鼠為“大老爺”,不僅不打,還給予保護。他們認為老鼠在路上跑,工人會感到安全。下窯後面的煤叫“巷道走”,塌叫“冒頂”或“散裂”,燈滅了叫“謝”。礦區禁止宰牛,認為窯神太上老君騎的是青牛。下井時不要在井裏哭喊、大聲喧嘩或用奇怪的聲調喊叫。

石匠鑿磨,先鑿上扇,再鑿下扇。與...交談時,不要說任何帶有“破碎”或“破碎”字樣的話。

鐵匠打鐵趁熱,對別人的議論和閑言碎語很反感。打鐵時,禁止婦女站立或幹擾爐子。

蓋房子要選吉日吉時,掛紅布(現在經常用紅綢(緞)被子),貼對聯,放鞭炮,燒香磕頭。

  • 上一篇:用蜂蜜水喝鹽水好嗎?
  • 下一篇:女生生理期需要註意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