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健康養生 - 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壹考試語文試題答案(遼寧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壹考試語文試題答案(遼寧卷)

2007年高考語文遼寧卷分析

遼寧省沈陽市沈陽二中王啟霞

壹、(15分,每小題3分)

1,答案c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對普通話常用詞發音的正確記憶。a .《長歌當哭》中的“當”字應讀作“當”,b .“吸”字應讀作“shǔn”,d .“腦髓”中的“髓”字應讀作“suǐ”。語音檢查的重點是形聲字、多音字和容易讀錯的常用字。語音的誤讀,壹般表現為聲母、韻母、聲調的誤讀。今年,我們重點關註了聲母和聲調的正確發音,這顯然註重了學生的日常語言運用能力。

2.答案d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對現代漢語常用詞和字形的記憶。其中合成詞8個,成語8個,都是生活中常用的,每壹項只有壹處錯別字。A項中的“又”字應寫成“現在”,B項中的“經常”字應寫成“長”,C項中的“和”字應寫成“給”。

字形檢查的重點是容易混淆的字形,同音或近音的異形字是糾錯的主體。判別方法壹般有四種:語音判別、形態判別、語義判別和結構判別。比如A項中的“再也不要緊”可以用形態學方法區分,而B項中的“細水長流”和C項中的“給予”可以用語義方法區分。這個題目中出現的詞語和成語都在“常用詞”的範圍內,或者在課本中出現過,或者在日常學習中使用過,所以體現了壹個很好的導向——關註身邊的語言現象。

3.答案b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對詞語的正確理解和運用。副詞“也”表示相同,“都”和“也”的搭配是並列關系,“更”是表示“更”的副詞。如果和“都”搭配,就是遞進關系。考慮到上下文,這裏強調的是的“行”,所以用了“更”。“跪拜”的意思是“彎腰”,壹般用在書面語中,而“跪拜”的意思是“親身實踐”。根據句子的意思,這裏強調的是方永剛是壹個“行者”,腳踏實地,所以應該用“跪拜”。“體現”是指“某種性質或現象體現在某種事物中”,而“發揮”有兩層意思,壹層意思是“表現出固有的性質或能力”,另壹層意思是“充分表達意義或原因”。根據句子的意思,這裏強調的是黨的創新理論的力量,是可以感受到的力量,所以與“玩”的第壹個意思相比較

4.回答a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對常用成語的理解和運用。A項中“付火”這句話出自《莊子·養生主》,意思是“柴燒盡,火可留。比喻知識或技能代代相傳”。原文強調儒家思想是孔子創立的,並在很長時間後繼續發展。所以用“俸祿盡盡”來形容孔子的傳世之學更為貼切合理。B項中的“不容置疑”是指“事實明顯或者理由充分,沒有什麽可懷疑的”,多用於肯定句,原句用於否定句,與原語境中要表達的意思不協調。“不應”壹詞應改為“是”。C項中“大人不見小人”是指“大人心胸開闊,能夠原諒、包容、忽略地位低的人的過錯”。我想說對方管的太多了,所以和語境不協調。我應該用“睡在桿子上,管得太寬”。D項中“用新的眼光看人”的意思是“用新的眼光看人”。結合語境,原句語境重視龍骨,故屬於使用不當,應改為“獨具慧眼”。

5.答案c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對語言疾病的分析。A項屬於語序不當,所以“化石”要挪到“牙齒”之後。B項是不完整的和多余的,賓語在“關註”之後是缺失的,所以“現象…………………………………………………………………………………………………………………………………”這樣,“過長的工業戰線”、“過剩的生產力”和“新資源的不合理配置”這三個短語的結構都是主語D項不合邏輯,“指揮”應改為“操縱”。

常見的病句類型壹般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不全和多余、結構混亂、意思不清、不合邏輯。今年考的重點是語序不當,成分不全冗余,不合邏輯。考生在做語病分析的題時,如果能細分自己平時的病句練習,加強經常出錯的類型,相信會有不錯的效果。

2.(9分,每道小題3分)

6.答案d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對文中重要信息的篩選和理解能力。A項對應的正文第二段第六行中的“能”字是技術功能判斷,是事實判斷;“應該”是壹種價值判斷,也是壹種倫理判斷。“能”不等於“應該”,正如“應該”不等於“能”。同樣,技術不能代替道德,就像道德不能代替技術壹樣。“b項提出了壹個技術邏輯,對應於他在正文第二段第3 ~ 5行所說的第壹個原則——‘能做’等於‘應該做’。這兩個原則合在壹起,就是技術能做的就應該做,盡可能加強它的效果。即使是邪惡的技術也要采用,努力強化其惡果。這當然是荒謬的邏輯。”如果我們應該做技術能做的壹切,那麽我們就放棄了對技術應用後果的評價和責任。。可以斷定D是錯的。這類題型的解決主要在於結合題型鎖定文本的相關領域進行關鍵信息的總結和分析,把握全文是前提。

7.答案b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對重要句子的理解。答案區在第三段第七到第八行。A項對應正文第三段第三行“人主宰技術的命運,不是技術主宰人的命運。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應該遵循技術的自然邏輯,即人工進化的邏輯,也可以說是技術本身的邏輯;還需要遵守技術的社會邏輯,或者說社會邏輯,這是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邏輯。”總結壹下,就是“人主宰技術的命運,人在研究和應用中要遵循技術的社會邏輯”,所以得出這壹項是錯誤的結論。B項對應正文第三段第8 ~ 9行,“人類的最高目標不是發展和應用技術,而是人類的全面發展,技術只是服務於這壹目標的手段。技術越發展,越應該對技術給予人文的關註。這句話的意思是強調技術是人類全面發展的手段。結合題目,正好對應這句話,所以這壹項是對的。C項對應的是正文第三段第1 ~ 2行,內容是“人與技術的關系只能是創造與被創造、發展與被發展、應用與被應用、控制與被控制、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人是目的,技術是手段”,“人與技術是創造與應用、發展與控制的關系”這種說法是錯誤的。D項對應正文第三段第二行和第七行“技術應當造福於人,而不應當損害人的利益”和“人類的最高目標不是發展和應用技術,而是人類的全面發展”,但D項的含義與相應區域的含義並不對應,因此得出D項是錯誤的結論。

8.回答A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對文本的概括、分析和整合能力。A項概括了正文第1 ~ 3段的內容,符合作者的觀點,故正確。B項的觀點是1段法國社會學家埃呂爾的觀點,而不是作者的觀點,所以這壹項是錯誤的。C項觀點屬於第二段學者弗洛姆的觀點,不是作者的觀點,所以這壹項也是錯誤的。D項認為“技術應用的負面效應不是技術的責任而是人的責任”是沒有根據的,更何況是作者的觀點,所以D項也是錯誤的。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對不同段落的抽象概括和分析上。D項是幹擾項。如果不仔細,很容易選d項,所以,關鍵是要準確抓住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句子,然後仔細分析。

三。(12分,每道小題3分)

9.答案b

分析這個題目,考察文言文中常見實詞的用法。B項中的“然”字是通用詞,意為“點燃”。結合上下文,原文針對的是世界上那些勇於與人搏鬥,卻又害怕見到強盜的人,指出他們遇到敵人時,害怕,不敢壹次次點燃,原問題的解釋與段子的意思相差甚遠。此題考查對文言文實詞的理解。中學課本A項中“居”的常用含義基本是“舉”、“發射”、“選舉”、“占有”、“全部”,這壹段的用法應該說是不尋常的。B項中“然”的常用意思是“燒”。C項中的“蠟燭”壹詞作為動詞靈活使用,解釋為“照片”。D項中的“武”在中學課本中常用來表示“力”和“勇氣”,“步”的用法很少使用。所以這個問題的考查有點偏,超出了普通學生的常識範圍。

10,答案d

分析這個問題來考察文言文中常用虛詞的用法。這個問題中的虛詞都出現在這個段落中。A項中的“壹”字出自課文第2段第2行和第1段第3行。都是介詞,分別表示“用”和“因為”。B項中的“於”字來自課文第2段第7行和第4段第4行。都是介詞,分別表示“是”和“被”的意思。C項中的“和”字來自正文第2段第4行和第4段第4行。都是連詞,前表“繼承關系”,後表“因果關系”。D項中的“之”字出自正文第二段第11行和第二段第13行。都是助詞,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11,答案c。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正確篩選信息的能力。從原文來看,冉煮狗的主要原因是狗“傷行人,怕賊”。結合短文,①句對應正文自然段第1行,表現狗的兇猛。第二項對應正文第二段第14行,表現出狗欺軟怕硬的特點。第三句對應正文第二段第六行,寫出作者愛狗的理由。第四句對應課文第二段第三行。表現出狗的堅韌和兇猛。第(5)項對應正文第1段第二行,寫的是狗給主人帶來的麻煩。第6項對應正文第1段第1行,說冉家有壹只兇狗。結合原問題,C項符合要求。做這類題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排除,找出與題幹相關的信息,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12,答a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正確篩選信息、準確判斷的能力。從原文第二段來看,冉烹狗的主要原因是“見行人是勇者,見賊是膽”。結合原文第三段,作者否定了那些見義勇為私鬥怕公戰的街頭流氓,認為這些人和這條狗壹樣,狗被煮熟也不足為奇。所以a項是錯的。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不同段落的大體分析上,B項是幹擾項。關鍵是準確把握文中每壹段的大意,找出能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句子,仔細分析。

四。(22分)

13,答案還是那句老話/敢私鬥怕公戰/怨狗烹之/笑/活之!

分析完“悅”,通常要停頓壹下,或者有人說或者引用別人的話,總之要揭示其內涵。從原文看,要在“戰”、“煮”、“臀”後停頓,使意思完整清晰。文言文斷句用於測試考生識別文言文句子並正確斷句的能力。方法:準確理解文章,明確文言文語法特點、文言文句式和詞類活用,了解壹些古代文化習俗和典故。

14,答案(1)冉討厭狗。

(2)我過去常常克制自己不殺死它,因為它可能在事故和緊急情況下有用。

把句子翻譯成(1)給1分,把“遭受”的意思翻譯成“厭惡”和“不滿”或“擔心”和“遭受”給1分。(2)給句子翻譯的大意打2分;“項”翻譯成“從前”的意思給1,“不殺”翻譯成“不殺它”的意思給1。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和對現代漢語的表達能力。2006年翻譯是三個小問題,2007年減為兩個,體現了務實創新的精神。這類題多考查有重要語言現象的句子。比如,(1)句子“受苦”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2)句子中的“so”、“for”和“russelly”這幾個詞都是“原因為……”這些用法只有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才能得到準確的回答,所以問題具有壹定的辨析性。

15,答案(1)王石寫的《秋夜》,描寫了山中落果,蟲鳴燈前的現象;(1)石舟寫的《春夜》,描寫的是春雪停在開頭,殘月掛在山上,溪水成冰的情景。(1)王的詩描寫的是動景,而(1)周的詩描寫的是靜景。(1) (2)王的詩寫的是壹種悲涼孤獨的心境。(1)有壹兩句寫的是獨坐的孤獨和時光流逝的傷感;三四句寫的是植物和昆蟲的零星哀鳴,更添悲涼。(1)石舟寫了壹種寧靜而舒適的心境。(1分)有壹兩句寫的是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以“我不知道”的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出詩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註。(1分)以上回答不必死板,有道理就好。

分析(1)考察對作品內容和形式的理解。這個問題的要點是把握詩中的景物描寫,判斷各自的特點。王維詩的第二聯,落果在雨中,燈下草吟,照顧了“秋夜獨坐”題目中“秋夜”的景物特征。周弼詩第二聯“門外不知霧,半峰月虧流冰”,可見是“春夜”壹景。從技法上看,王維的詩描寫動態景物,周的詩描寫靜態景物以襯托正房的靜謐。(2)題目考查考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王石的第壹副對聯有“秋夜獨坐鬢”,石舟的第壹副對聯有“獨坐床上”。可以看出,王石哀嘆時間飛逝,內心十分孤獨和悲傷,而石舟則反映了他壹心讀書、知足常樂的心理。結合各自詩歌中的景物特點,王的詩中多有草木蟲鳴,周的詩中多有“不知記”,由此可推知作者閑適的心境。欣賞古詩詞有很多角度,把握全詩的情感基調很重要,其次是文字。古人講究遣詞造句的精煉。詞語是把握形象和意境的關鍵,也是分析語言風格、寫作技巧、表達手法、修辭手法的前提。

16、答案(1)群星從空地上俯下(2)贊嘆長江的無限(3)茶館(4)巴爾紮克

每壹個空點。如有錯別字,該空格不予計分。65438+每道小題0分。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對名句名篇的記憶能力。四個小題的聽寫內容都來自課本。這是本命題的壹大亮點,引導學生關註課本中常見的基本常識,具有很好的導向性。

五、(21分)

17,答案起到鋪墊的作用(或引出下文)。(2分)寫“秋葉冬來”自然引出下面的“火”,作者的感傷情緒是自然環境的變化寫出來的,為下面寫“火”的意義預設了空間。(2分)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對重點句子的理解能力。仔細揣摩脈絡,理清段落關系,了解寫作思路和情感脈絡。可以發現,這個題目涉及到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的思考。第壹段大意是秋去冬來,花木雕零像人的歲月在消逝。基於此,可以分析為下面“火”的出現做了鋪墊,也寫出了作者感傷的心情,為下面寫“火”的象征意義做了鋪墊。回答這類問題主要考慮兩點,壹是它在文章結構中的作用,二是它在下文中的作用和文章的主旨。

18,答案是感傷(感傷的感覺),壹個是感動(溫暖的感覺),壹個是激動(激昂的感覺)。如果答案是1,給1分。就是有壹樣的意思。

分析本題考察考生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對作品結構的分析總結能力。聯系全篇,明確情感變化和相互關系的關鍵段落,確定對應的句子並仔細分析其含義。表達情感的段落體現在1自然段的第四行“樹葉無聲地說再見,像是時間消失的嘆息”,第二自然段,第2 ~ 3行“我進入了活動多活動少的寧靜生活。每次開竈關火,心裏總有些感觸。季節和情緒的變化打下了非常清晰深刻的印記。第四段第六至第八行,“爐子成了我的密友。幾十年來,我徹底了解了它的脾氣。它,時而暴戾,時而溫柔,陪著我孤獨,給我安慰和歡樂。“火用它的體溫溫暖了我...好像在為我加油。竈裏的紅光有點像亮眼,我就安心了。”第7段第4-6行“它不僅使人觸摸起來感到溫暖,而且通過視覺在頭腦中感受到靈感和希望的閃光。第8段第3-5行:“篝火以其巨大的熱量使人感到舒適,它的柱子升向天空,給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和勇氣,在黑暗中向前沖擊。"第九段,第1 ~ 4行:"他們也有同樣的個性:他們火辣,他們發光,他們也能發出震撼靈魂的聲音。“據此,所表達的情感可以概括為感傷、溫暖、振奮。

19,答案這兩段使用了對比,擬人,比喻。(各1分)通過冷暖對比,突出了火帶來的溫暖感。(1)“我對它的脾氣了如指掌”“明亮的眼睛”等擬人化、比喻化的手法,生動地傳達了作者對火的喜愛,表現了火對作者的特殊意義。(1)

本題分析主要考察考生運用和分析表達技巧的能力。大部分考生都能找出並簡要分析比喻和擬人,但在第4-5段是用對比還是對照的問題上有分歧。有的同學回答對比中的對比,有的同學回答對比和對比都有。其實對比和對比都是對的。解決這類問題,要掌握常用的表達手法和修辭手法,明確其修辭功能,並善於結合原文內容進行分析。

20.這樣寫出來的答案可以豐富“火”的含義。(2分)“火箱”、“篝火”不僅給人帶來溫暖,也給人以靈感和希望、力量和勇氣,從而深化了主題,(2分)也使文筆富於變化。(1)

分析此題考察考生對文章文體特征的感受和評價能力。從散文的特點來看,寫“火箱”和“篝火”,擴大了火的表現範圍,深化了火的精神,體現了散、凝散文的特點。“深化火的精神”就是“豐富火的意義”;散文的“散形式”反映了寫作風格的變化。閱讀能力是壹個多方面、多層次的復雜系統。不同文體的特點會在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情境中發展,要結合具體的內容進行分析,使文體特點落到實處。

21,答案是否定的,文章有懷舊成分,但不是全文主旨。(1)文章主旨是藝術地揭示“火”帶來的溫暖與活力、希望與勇氣,表現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的人生態度。(3分)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對文中主旨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這是更高的思維要求,更高層次的閱讀能力。聯系整個文本,文本中的記憶是為了擴大火的範圍,而不僅僅是懷舊。“火”是象征性的,代表希望、勇氣、性格、精神等等。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壹個結論。把握文中象征主義的特點,深刻把握火的深刻內涵,是解決這壹問題的關鍵。

六、(11)

22.將下列句子組成壹個連貫的段落。(只寫序號)(3分)

回答41523

(五句全對3分,連續四句全對2分,連續三句全對1分,其余不計分)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的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根據句子與意義的邏輯關系,找出意義關系密切的句子,進行分組整理。① ⑤,② ⑤應該是壹組,然後看哪個組④適合排名。結合句意,放在① ⑤之前比較合理。今年這個問題的評分標準非常靈活,這是壹個亮點。做這類題的方法是找到時間或事物上的聯系,化整為零,確定句子的排列組合,再化整為零,形成完整的句子。

23,答案* * *相同點:都在成長。(1)區別:中國在穩步增長,而(1)世界在波動中增長。(1)點評: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經濟改革成效顯著。

分析這道題,考察考生的語言運用和轉換能力。從圖表上看,中國經濟發展平穩,呈上升趨勢,而世界經濟發展波動較大,上升緩慢。基於此,得出中國國內經濟發展穩步上升,改革效果顯著的結論。做這類題要認真仔細閱讀,理解要求,掌握數據對比。否則,可能會得出相反的結論。

24.答案示例:

(1)如果我是壹只大鵬,長期在地面盤旋,我會堅定信念,更高,更高,更高...

(2)如果我是壹只小鳥,徘徊在枝頭,我壹定會放開嗓子唱,唱,唱...

分析這道題,重點看考生的模仿能力。評分標準為比喻、擬人、重復,模仿正確給2分;句子流暢,結構完整,無錯別字,給2分。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註意兩點:①明確試題要求,註意修辭手法。(2)明確幾句,彼此有什麽關系。

七。(60分)

25.“我能”這壹題目的內容簡單而穩健,符合正在成長的高中生的思想實際,考生有很大的思考和發揮空間。文體要求的開放性也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避免了考生走向壹種思維方式而造成模式單壹的情況。應該說,作文的導向是正確的。可寫的思路可謂豐富多彩。可以聯系現實中感動中國的優秀人物,比如劉翔、袁隆平,分析他們的精神——敢於挑戰事業的巔峰和困難,用他們的頑強拼搏向世界證明我可以。也可以從李廣、範蠡、諸葛亮、蘇武等歷史人物身上讀到人生的跌宕起伏,敢說我可以坦然接受,重新崛起。所以我明白生活需要承受。也可以聯系自己的成長經歷,感受信念的背後是自我肯定——我可以……作文可以有理性思考、辯證分析、意境對比、故事渲染等等。要避免糾結於結構,偏離主題,另起爐竈。比如要把題目和題目改成“我能發現美”。雖然題目裏也有“我可以”這個詞,但還是有些改題目的嫌疑。或者拋開“我能”,說說生活中的美,最後說我能找到美。這個寫法基本跑題,不符合要求。

2007年《考試大綱》仍然體現了對考生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視。只要考生觀察生活,勤於練字,相信會有收獲。這個命題也要求更具體的寫作能力,更符合學生實際。

今年作文評分的標準基本沒變。(1)基礎等級評分以意義、內容、語言、文體為重點,綜合衡量。符合文體要求是指符合考生根據題意和內容選擇的文體要求。(2)發展等級計分,以12分計分,不全面,以稍突出為等額計分,直至滿分。(3)缺少題目扣2分;每3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算;字數不夠,每50字扣1分。(4)被確認為抄襲的作文,“基礎水平”在四級以內,“發展水平”不給分。

  • 上一篇:泉州永春榮譽國際酒店怎麽樣?有什麽好玩的地方嗎?
  • 下一篇:重慶北碚壹日遊必去的地方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