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文化中,酒文化和茶文化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實質性的區別。茶文化強調“我”的修身養性,在茶道中實現自我,所以獨自喝茶往往成為修身養性的壹種方式;酒文化強調“我”與外界——人的關系,在飲酒過程中“見物識人”,從而獲得自我提升。因此,古人往往把飲酒視為壹種儀式。但遺憾的是,我們現代人把酒當成了實現功利的工具,卻忽略了酒這個最本真的東西。
古人將飲酒視為養生之道。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只要量控制得當,對人的健康是有益無害的。所以古人把喝酒當成了強身健體的壹種方式。那麽,古人是怎麽用酒健身的呢?
不要喝太多,也就是不要喝太多。
古人飲酒時遵循“使眼色”。也就是說,妳要多喝酒,但也要能控制自己,保證自己不食言,不失風度。人們通常討厭那些幾杯酒下肚就失態的人,以及那些喝多了的人。“三主不知”是古代人飲酒時必須遵循的禮儀。換句話說,君子喝三杯就好。喝完三個頭銜,他要自覺放下酒杯,退出酒宴。三絕,正如《論語》和苦幹鄉所說,意思是“唯酒無疆不亂”,即適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