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太陽已落山,天會黑下來,世界會暗淡下來,壹切都是朦朧的,所以叫黃昏。時間是壹個古老的時間單位。古人把壹天分為十二個小時,每個小時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
西周使用十二點制,漢代命名為子夜、雞鳴、平旦、日出、食時、角、日中、日晷、黎明、黃昏、人定。用十二地支表示,子夜23:00-1:00為子,1:00-3:00為醜時,3:00-5:00為印石時,遞歸。
時間原點:
起初,古代勞動人民描述時間主要參考明顯的天象、動物生物鐘和日常,如雞鳴、平旦、朝石、日中、人民日常等。後來,他們逐漸用計時設備的讀數來描述時間,再後來,他們逐漸用五行來給這些計時設備的讀數賦值。
比如甲、乙兩個字配木(4:48-9:36),丙、丁兩個字配火(9:36-14:24),戊己兩個字配土(14:24-19:12)等等。這些並行會議沒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