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容上看,《易經》涉及宇宙的方方面面,“太陽”和“月亮”這兩顆星是宇宙的象征,與人類的關系最為密切。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有多偉大。《易經》有雲:“易有太極,兩儀生。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句話說明中國古代宇宙觀認為,最初的世界是壹個混沌點,也就是太極。後來在陰陽的相互作用下,逐漸誕生了四種基本現象,即少陰、少陽、太陰、太陽,分別對應東、南、西、北、春夏、秋冬四個方位,以及青龍、白虎、朱雀。這四個象發展變化為八個基本卦,即幹、坤、坎、裏、真、艮、洵、會。
通過觀察和分析陰陽盛衰的信息,人們可以找出宇宙萬物運動的壹般規律。周文王將八卦重疊演繹出六十四卦,並賦予其特定的卦爻辭,更加詳細地解釋了宇宙的發展變化規律。
《文聖》中的孔子繼承和發展了《易經》理論,將《易經》上升到哲學層面,被歷代統治階級奉為治國法寶,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壹書。
中華民族之所以沒有像世界上許多古文明那樣被災難毀滅,而是五千年來壹脈相承,不斷發展壯大,與我們對易學思想的把握密切相關。正是因為秉承了中國易學文化中陰陽呼應、剛柔相濟的思想,我們才能自強不息,珍視道德,把文明的種子壹代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