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暑新,飲食防暑。體質弱的人容易患暑熱。夏季節氣的藥膳調理,既要清熱解暑,又要健脾祛濕。在飲食方面,不可過於偏寒涼,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寒濕內生而導致腹痛腹瀉。
3、“小暑食新。”與陳米相比,新米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含量明顯高於陳固,營養豐富。江南有句俗話:“黃鱔賽人參夏。”在酷暑前後的壹個月裏,鰻魚是最胖的。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有補中益氣、滋補肝脾、祛風濕、強筋骨的作用。
4、夏季也是消化道疾病的多發期,不潔的飲食容易引起腹瀉、痢疾等疾病。飲食要清淡,多喝粥,少吃生冷油膩的食物,註意營養全面均衡。
5.“冬病”是指在冬季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這種疾病通常可以在夏季的緩解期得到治療。中醫認為,小暑之後陽氣上升,大暑之時上升到極致,而此時人體代謝能力強,藥物利用率也提高。復發性感冒、慢性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腦血管疾病等緩解期患者,可采用冬病夏治,減少發作次數或減緩發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