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城位於賈、傅、屈三河交匯處。當川東北的水域匯合在壹起時,形勢絕對壯麗。南宋後期,蒙古汗國向南宋發起進攻。四川使、重慶知府於傑采納亳州(今貴州遵義)冉氏兄弟的建議,在漁山建城,遷至賀州、趙石縣統治,並駐軍積糧,作為重慶的屏障。公元1243年至公元1279年,釣魚城軍民在統帥王建、張玨的帶領下,“春耕出田;秋天,我們帶著糧食和工資,為保衛自己而戰。經過200多次戰鬥,抗擊蒙元之師,創造了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堅持抗戰36年”的奇跡,取得了殺死蒙古汗()和迫使蒙古帝國全面撤軍歐亞戰場的輝煌勝利。從此,漁鎮在世界中世紀史上豎起了壹座“延續宋左,減輕歐亞戰爭災難,阻止蒙古向非洲擴張”的不朽豐碑。
釣魚城是改寫世界中世紀歷史的中外名城,是中國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戰場遺址。在2.5平方公裏的漁鎮重點保護區內,有8公裏城墻、8座城門,還有炮臺、棧道、後門、營房、帥府、天池等宋元時期的軍事和生活設施遺址,以及唐代臥佛、彌勒立佛、八百年桂花樹、護國寺、魚山八景等名勝古跡。有文天祥、劉克莊、陳毅、郭沫若、張愛萍、劉等歷史名人的詩詞,也有、何、張治中等國民黨軍政要員的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