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追求現實生活,佛教則摒棄現實生活。道教主張以命為真,追求長壽成仙。道家認為,人的生命是由生命力構成的,身體是精神的居所。要長生不老,就要形神雙修,即“內修”和“外修”。與道家相反,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是萬物的苦海。
人對現實無能為力,只能忍。要忍,就要放棄各種欲望,把希望寄托在來世,追求超越生死輪回的“苦海”,進入涅槃般的木(無苦的極樂世界)。可見,道教主張追求現實生活,而佛教則主張摒棄對現實物質的追求,註重精神修養和對來世的向往。
佛教和道教的相似之處
兩者都是勸人行善濟世的宗教。正如《泰商感應》中所言:“禍與福無門,只有人叫自己。善惡之報,齊頭並進。”禍福不是天註定的,是認為造成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影隨形的跟在人們身邊。
《太上感應》這本書是道家勸善的書。同時,佛教也將其作為佛典在民間廣泛傳播,勸人積德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