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又稱灸療法或艾灸,是利用艾葉制成的艾條、艾條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刺激月經的活動來調節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壹種治療方法。艾灸的機理與針灸相似,與針灸有互補的治療作用。它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效果明顯等優點。
《莊子》中首次提到了“灸”這個詞。比如《莊子·盜種植園》裏,孔子說服了劉,他壹針見血。事後,他對劉說:“邱所謂無病自灸。”但“灸”的原字是“長”。如1975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竹簡(法律文書)《賊之死》載“壹人為丁壯,析色,長七尺壹寸,發二尺長”。這個“久”是“灸”的本義,訓練為艾灸。
《五十二病方》、《十壹脈陰陽灸經》(以下簡稱陰陽)、《十壹脈足灸經》(以下簡稱足臂)、脈診法以及漢墓出土的武威漢醫簡牘中都使用了“灸”字。時間久了,就演變成了“灸”字。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灸,燃也,從火”。現代胡厚宣基於對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認為“我釋床,即……字應如人臥病榻,木象應如火灸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