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未能挽救這壹局面,多次組織蜀軍北伐,但均以失敗告終。諸葛亮死後,許多繼承人自告奮勇抗敵,試圖接過諸葛亮的衣缽,繼續帶領蜀國完成北伐大業,其中姜維就是最終扛起大旗的人。
費祎遇刺後,姜維開始擔任蜀漢的領袖,他的基本主張是諸葛亮生前決定的政策,即繼續北伐。其他人在諸葛亮死前不敢有任何意見,但此時對姜維這個沒資格的人產生了極大的不滿。他們認為此時北伐對蜀國來說非常不合適,反對最大的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諸葛亮死後,諸葛瞻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當時很多人把諸葛瞻當成諸葛亮的接班人,其實諸葛瞻並沒有什麽政治才能。這時,姜維接替了諸葛亮的工作,諸葛瞻非常不滿。有壹次姜維北伐失敗後,諸葛瞻勸說姜維把部隊放回去,全力發展國內經濟,否則就要搞垮蜀國。
劉禪同意諸葛瞻的觀點。他拿著姜維的兵權回去,答應了姜維的要求,回老家種田。然而,第二年,魏國大將鄧攻打蜀國陰平,諸葛瞻領兵反擊。然而,由於戰略失誤,他又失敗了。
諸葛瞻領兵退守綿竹後,魏大將上書投降諸葛瞻。諸葛瞻大怒,斬了使者。在部下的勸說下,諸葛瞻哭著說家裏除不了黃皓,外部控制不了姜維,沒臉回去,最後在綿竹拼死壹戰。
由此可見,諸葛瞻死前對姜維有意見,認為姜維北伐拖垮了蜀國國力,導致了自己今天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