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五味食物的和諧觀
《黃帝內經》說:“天以五味吃人,地以五味吃人”,“五味調和,健骨柔肌,行氣活血,密理成理。若如此,脊梁無礙,道法如法,有天命。”味道是飲食五味的總稱,和諧是飲食之美的最佳境界。這種和諧,通過調制獲得,既能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又能滿足人的心理需求,使身心需求在五味和諧中得到統壹。食物的和諧是對飲食的本質和關系深刻理解的結果。品味是和諧的基礎。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必要條件。飲食五味的調和,是以天時為原則的。中國烹飪科學以調時為原則,在拌菜和配菜時註意適當的季節,及時制作菜肴。在追求適口性的過程中,適口者應被珍惜。
②養生食療的營養觀。
《黃帝內經》說:“味屬形,形屬氣,氣屬精,精屬化”。“五味藏於腸胃,藏味,以養五氣,氣和,津液互補,神獨。”這種觀念認為,人飲食的目的是使人中氣十足,精力充沛,興旺發達,健康長壽。圍繞這壹目標,中國傳統養生理論和食品研究逐漸形成。“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膳食結構,不僅使中華民族得以生存發展,而且避免了許多“文明病”,為海外營養學家所稱道。另壹個收獲是藥膳,可以達到無病養生、治病的效果。與法國菜、土耳其菜齊名,被稱為世界烹飪三大風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