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代音樂家冷謙《琴聲十六法》有感
為妳讀詩:袁莎(古箏演奏家、教育家)
音樂:袁莎-水蓮
我愛這個鄭,不奢不爭;我愛這首像雪壹樣冰的歌;我喜歡這首詩,松樹的風,竹子的雨,溪流和海浪的水滴。所以善於相知的人才能與之抗衡。
-
古箏,漢族傳統樂器,因其音色優美、音域寬廣、表現力強而深受人們喜愛。早在戰國時期就流行於當時的秦國(今陜西),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悠遠的琴聲,化作了王維“孤舟月上楓樹林,酬琴客心”的送別之憂,是李白眼中“佳人白日窗彈琴,弦奏手語”的孤獨;也是顧況詩歌中“我為莫憂癡狂,晚年無處可逃”的豁達。"
《我愛這箏,不奢不爭》選自明代有影響的音樂家冷謙的《鋼琴聲十六法》。表達了對琴樂意義的深深熱愛,也寫出了彈琴人所向往的生活與人生——平實質樸,冰雪純凈,松竹高潔。
今晚,古箏演奏家袁莎與大家分享《聽琴——讀明代音樂家冷謙的感覺》,配樂也是袁莎的傳統獨奏作品《水蓮花》。《水蓮花》的作曲者歷史悠久。這首歌從晉代到南宋壹直流傳,是潮州的詞牌。由於潮州人遠離祖居的悠久歷史,以《水蓮花》為題詞的歌曲總有離人之悲和思鄉之情。這首歌與蓮花無關,是為了抒發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