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喝湯不吃“渣”
有人測試過。用魚、雞、牛肉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熬煮6小時,看起來湯已經很濃了,但蛋白質的溶出率只有6% ~ 15%,85%以上的蛋白質還留在“渣”裏。
雖然長時間熬煮的湯的“渣滓”在口感上並不是最好的,但其中的肽和氨基酸更有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所以,除了吃液體的人,我們更應該提倡吃有“渣”的湯。
2、愛喝“獨特的湯”
每壹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都不全面。即使是風味極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濃湯”,仍然缺少壹些人體自身無法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各種礦物質和維生素。所以提倡將幾種動植物食物混合在壹起煮湯,既能使鮮味相互疊加,又能使營養更全面。
3、愛喝熱湯
壞處多,好處少。50℃以下喝湯比較合適。有些人喜歡喝沸騰的湯。事實上,人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最多只能耐受60℃的溫度,超過這個溫度就會造成黏膜灼傷。
雖然人體在燙傷後有自我修復的功能,但反復的傷害很容易導致上消化道黏膜的惡變。經過調查發現,喜歡喝熱食的人,食道癌發病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