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水火之言“五極皆極熱”的基礎上提到了水火、心腎的關系,水為靜而火動,靜則平,動則亂。“滋潤萬物的莫澤,在水之上”,所以火上若有水,則為“吉”,說明心清,四肢有力;火下不能生火,則“無益”,表現為心煩臉、腳熱;在心腎方面,心屬火,腎屬水,各種煩惱和傷害都是陽火引起的。壹水不能生五火,所以心火容易旺,腎水容易衰。所以治療應該是滋腎水治心火,也就是所謂的“清心安神”,也就是王太傅所說的“強水之主造陽”。
他獨特的“降心火,利腎水”的觀點,為溫病的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所以後世醫家稱蘇皖為溫病學派的創始人,王倫在《明醫雜書》中說“熱用江河”也不無道理。朱震亨間接繼承了完整的素食學說,在“降心火,益腎水”的啟發下,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學說,被譽為“滋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