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我是壹個在陌生土地上的孤獨的陌生人,每逢佳節倍思親。
想到兄弟們的身體登上了高處,也會因為不到我而有壹絲遺憾。
翻譯:
壹個人在外總是有點淒涼,每到重陽節就想念遠方的親人。遠遠的,壹想到哥哥們帶著山茱萸往高處爬,我就會為自己壹個人感到惋惜。
擴展數據:
前兩句,正面描述妳對親人的懷念。語言很通俗,但是用心很細致。誠然,“獨立”二字點出了壹個人生活的孤獨。《在異鄉》,表現妳對遠離家鄉親人的失望。《成為陌生人》表現了周圍環境的陌生感。壹個字“獨立”,兩個字“不同”,很好地描述了這個滯留在世界盡頭的流浪者的寒冷與孤獨的處境。
做了這樣壹個氣氛渲染之後,青年詩人告訴我們,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過節”的,所以“思親”是理所當然的。其實從這首詩的字裏行間不難看出詩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親人,只是因為恰逢佳節,思念之情應該是加倍的。
接下來的兩句話,詩人馳騁想象,描繪了壹幅家鄉親人爬山過節的畫面。根據古代習俗,九月九日,人們喜歡登高望遠,插山茱萸,飲菊花酒,以辟邪避災。
在這裏,詩人並沒有直接說自己想家,而是用對比的方法,說兄弟們在思念自己,因為他們是“滿地思念壹個人”。這種揣摩他人來表達自己的方法,使表達的感情更加微妙,進壹步加重了全詩的思鄉、鄉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