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未病先防,未病先治。也就是說,人在沒有生病的時候,就應該積極預防疾病的發生。中醫以“正氣存,邪不作”的說法強調體質的內在因素。壹方面提出了“飲食適度,起居有規律,不可輕舉妄動”和“藏神於內,安於病”等養生之道。另壹方面,要求人們“順應天氣,與自然和諧相處”,積極消除致病因素,以避免或減少其對人體的危害,從而保證自己不會生病或不生病。未病先防與“預防為主”的現代新醫學模式不謀而合。它包含了調養精神、體育鍛煉、合理膳食、適時養生、科學用藥等豐富內容。
第二,防止病情變化,在發病初期進行治療。也就是說,患病後,要積極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惡化。總的來說,疾病的轉化是壹個由表及裏,由輕到重,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因此,在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掌握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轉化途徑,以便在疾病發作惡化之前做出早期診斷、有效治療和治愈。
第三,除惡務盡,使病可治可防。所謂“康復後預防”,就是在康復或病情穩定後,要註意預防復發,時刻掌握健康的“主動權”。初期康復後,大部分患者身體虛弱,這就要求在康復醫療中除邪盡用。針對患者氣血兩虛、津液不足、脾腎兩虛、血瘀痰阻等病理特點,采取綜合措施,促使臟腑功能盡快恢復正常,達到從邪氣中恢復,防止疾病復發的目的。
來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