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消費者拒絕接受,騙局就無法形成。
針對這種新型騙局,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北京家輝律師事務所主任邱律師表示,商家在消費者沒有購買行為的情況下,發送“貨到付款”商品,涉嫌強迫交易和欺詐。
面對這種情況,關鍵在於消費者,消費者必須在接受商品後付款和簽收。這取決於妳訂購的貨物是否和描述的壹樣。如果沒有,妳可以拒絕他們。“檢驗”最重要。
邱律師提醒消費者,在收不到快遞的情況下,壹定要提前和家人或朋友打個招呼,把收到的貨物描述清楚,避免因為誤收而被騙。只要消費者拒收來歷不明的包裹,騙局就無法形成完整的鏈條,自然失敗。
邱律師表示,已收到的包裹原則上視為消費者認可。如果消費者想退貨,必須根據合同法找到銷售者。然而,有壹個現實的問題。這個可疑包裹很難聯系到賣家,所以沒辦法退貨。
邱律師提醒,這種20元到40元的小額包裹雖然不能在公安部門立案,但消費者還是要到快遞寄遞地報案並備案。當詐騙達到壹定數額時,警方可以壹起辦案,通過調查找出發送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