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的名稱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玻璃的名稱,從現在演變而來。當然,這是狹義的琉璃。在古代,琉璃也被稱為藥用玉。這個說法比較準確。然而,即使在明朝,非常不完整的工藝仍然受到等級的保護。那時候的玻璃已經很不透明了,所以叫藥用玉。
《明制》載:皇帝授予狀元的佩飾為藥用玉,只能配四品以上。
琉璃的特性
1,制作過程冗長:從構思、設計、雕刻、燒制、精修、打磨到作品完成,需要47道精致復雜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2.手工制作:工人必須掌握精湛的技術才能操作。每壹道工序都有自己不確定的變化因素,需要在工序中反復實驗,而且作品的顏色都是壹樣的,制作難度極大。
3.壹模壹品:壹模只能燒壹件作品,不能用兩次。大型復雜的作品甚至需要開多次火才能完成。低成功率讓工作更有價值。
4.高溫燒成:將精選的原料在65438±0400℃以上的高溫下熔化成各種顏色的水晶玻璃,反復清洗後,按照作品所用的材料比例放入模具中,設定嚴格的升溫和降溫曲線。爐溫必須控制在65,438±0,000℃±5℃以內。燒制過程超過15天,讓水晶原料精確到每壹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