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度對這個問題的討論甚至上升到了中醫和西醫的辯證。主要原因是養生理論大多符合中醫理論。
比如說到養生,想到的第壹印象是什麽?我想我壹般會拿壹個養生杯,裏面放枸杞紅棗茶。我的飲食主要是米飯和面粉,有素菜和湯。平日不吃垃圾食品,不去娛樂場所,不蹦迪,不熬夜。健身,打太極,跳廣場舞等等。
那麽這些行為真的能強身健體嗎?這種養生法真的能減少我們的病情嗎?這樣的持續保健真的能延年益壽,提高生活質量嗎?
我想這些問題的答案無疑是“是”。
但如果妳問我這些動作能不能防癌,能不能預防,我只能搖頭說“不知道”。
所以,梅先生的死不能簡單歸結為“養生”的水平,因為梅先生死於腸癌。癌癥是當前社會最難攻克的醫學難題,我們沒有辦法知道癌細胞突變的原因和概率。
就像我們不能因為張學良還活到100歲就認為抽煙喝酒對人體無害壹樣,我們也不能因為某人壽命不長就完全否定他的生活習慣,更不能因為“養生大師”英年早逝就簡單否定養生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