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百會、中脘、氣海、足三裏、三陰交、太原。
(百會、中脘、氣海穴位置示意圖)
(足三裏、三陰交、太淵穴圖解)
穴位的作用:益氣活血,通經活絡,補中壯陽,解郁,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補脾腎,化水化濕,調和營衛。
穴位主治:可作為所有亞健康艾灸保健的基本灸方,還可治療氣虛血瘀、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癥。
2.壹種補五臟艾灸保健處方
艾灸穴位:舒菲、心俞、舒歌、肝俞、脾俞、腎俞。
(背部腧穴位置圖)
穴位的作用:滋養五臟,調理氣血,寧心安神,通經活絡。
穴位主治:可用於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和體虛。還可用於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後遺癥及各種疲勞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