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科學健康保護
就是用手肘捂住口鼻,打噴嚏。這裏只以打噴嚏為例,疫情期間的日常生活和防護知識有很多種,比如如何洗手、戴口罩等。還有壹點很重要,不要亂吃!
第二,學習流感等傳染病知識。
由於缺乏對病因的了解,我們把流感翻譯成流行性感冒,但實際上流感和普通感冒沒有任何關系,這也導致我們很多人分不清什麽是普通感冒,什麽是流感,或者把普通感冒當成流感,或者認為得了流感就只是普通感冒。
第三,將維護身心健康常態化
每壹次災難都是壹次測試,不僅測身體健康,還測心理健康(當然還有智商)。當然疫情是誘發因素,但自身的弱勢才是問題所在。我並不是不鼓勵在疫情期間進行心理幹預。當然我壹定要幹預,但是不要忘了痛,忘了痛。應該常態化。口渴時挖井不如未雨綢繆。
第四,學會珍惜當下。
明天或事故,我不知道哪個先發生。雖然我們不知道結局會如何,但我們的態度是可以討論和學習的。正是因為時間有限,當下才變得有意義。
動詞 (verb的縮寫)促進公共衛生的發展
疫情期間,很高興看到北京開始實行垃圾分類。除了這種切實的改善,還有重要的科普宣傳工作,既有身體上的,也有心理上的。科普工作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投入大,收益低(經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