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仲春和春末之交。清明節起源於遠古時代的祖先信仰和拜春習俗,具有自然和人文雙重內涵。它既是壹個自然節氣,也是壹個傳統節日。掃墓和踏青是清明節禮儀習俗的兩大主題,這兩大傳統主題在中國自古流傳至今。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壹個古老節日。它不僅是祭奠祖先的莊嚴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郊遊踏青、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直乙(或太陽歷達到15)為清明節氣,節點時間在公歷4月5日前後。此時生機勃發,陰氣衰微,萬物“去舊迎新”,大地呈現出春意盎然的景象,正是踏春踏青、掃墓祭祀的好時機。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節。掃墓、緬懷先人,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喚醒家庭記憶,也有利於促進家庭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合自然節氣和人文習俗,是人文和自然條件的結合,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民追求“天、地、人”和諧的思想,註重順應天時地利人和,遵循自然規律。
清明節、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壹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清明節,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