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有壹首曲子說:“夫精則身本。”那麽,“精”從何而來?中醫講“腎藏精”,“腰為腎之府”。從腰部開始,每天鍛煉腰部,可以補腎益精。多鍛煉腰部,“腎精筋骨強。”二、調氣《黃帝內經》說:“百病生於氣。”至於氣,中醫認為氣與肝、脾、肺關系密切。如果氣有問題,就會導致很多問題。人年老體弱時,容易氣短乏力,疲勞加重,出現頭暈、腹脹、自汗等壹系列癥狀。追根溯源,都是因為肝氣郁結,脾胃不和,肺氣失調,導致全身氣機失調。脾氣急躁、失眠頭痛是肝氣過旺所致;食欲不振,氣短咳嗽,都是脾肺的問題。會暢通氣機的調節,使肝氣郁結得到緩解,脾氣就會好,頭痛失眠就會改變;滋養妳的活力,氣短乏力的癥狀消失,食欲就會好。黃帝內經說“心藏神”,養神關鍵在養心情。只有心情愉快,才能展翅高飛。“心主身體之血”,快樂了,血液就通暢了。不求實、不補虛、精氣神失衡是人類疾病的“三因”——外因、內因、內外因,排列組合,產生成千上萬的疑難雜癥。因此,要養好“精氣”三寶,防止疾病乘虛而入,才能做到五臟含精的健康,才能從根本上消除精氣失衡而導致的“三大病因”。
上一篇:美容院的古姜蒸制有效果嗎?下一篇:神、仙、聖;三者哪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