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871-989),字屠男,號傅堯子,別號“白雲先生”、“伊稀先生”。他是北宋著名的道家學者和養生家,推崇黃老之學。
唐憲通十二年(871),陳摶出生於亳州鎮遠縣(今河南省鹿邑縣)(或雲蒲州沖坎縣,今重慶市潼南區沖坎鎮)[1]。唐文德元年(888),陳摶受到皇帝的召見,被封為“徐青處士”。五代吳七年,唐末長興三年(932),陳摶赴洛陽參加考試,被封為。晚唐慶泰二年(935),隱居武當山九獅巖,立誌隨道。著有《歸鑒》《心理學》等相面學書籍。晉末天府二年、南唐聖元元年(937年),回到古蜀,拜瓊州天慶官渡之威何長義為師,學習鼻鎖。著有《胎息戰術》、《智選篇》等專著。晉末天府四年(939),到峨眉山講學,被封為“峨眉真人”。著有《觀空》等。拜馬羿道長為師,從事易學研究,著有《易易道正易信法註》、《易龍圖序》、《太極陰陽說》、《太極圖》、《先天方圓圖》等。,而且現在流傳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打著名字的幌子。晉末天府十二年(947年),陳摶在華山雲臺觀與馬懿道士隱居。我經常往返於華山和武當山之間。後周鹹德三年(956),被周世宗柴榮召見,任命為“諫官”。他不肯做官,被賜“白雲先生”。北宋第二年(977年),宋太宗趙光義召見陳摶。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唐太宗再次召見陳摶,封他為“伊稀先生”。北宋初年(988),卒於華山張潮谷,享年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