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壹種新的醫學理論――情緒應激理論。它認為,影響人壽命的主要因素除了疲勞和飲食結構不合理外,還有情緒損傷。所以主張人們應該從心理方面預防疾病,而不是積累“情緒勢能”,在藥理上做文章。?
所謂“情緒勢能”,用情緒壓力力學來解釋,就是外界的刺激,經過很長壹段時間後,會形成壹種潛在的“能量”。當這種能量超過壹定限度,就會造成人體血液、消化、神經系統的功能紊亂,產生嚴重的社會和心理疾病。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引發疾病。為什麽當今社會生活的男性平均壽命普遍低於女性?這與男性沈重的社會負擔和女性更大的心理傷害是分不開的。
避免“情緒勢能”積累的最好方法就是樂觀豁達,慷慨大方。如果有必要,還可以通過和知心朋友傾訴甚至大吵大鬧的方式來“發泄情緒”,或者尋求心理醫生的輔導,達到心理平衡。壹個人要想身體健康,延緩衰老,就要學會及時釋放“情緒勢能”。為了防止這種“情緒勢能”在體內堆積,情緒釋放是壹種有效的方式。可以發泄胸中的不良情緒,從而擺脫精神和心理上的壓抑和抑郁。
釋放感情的方式有很多,敞開心扉和知心朋友長談,快速把心事從胸中掏出來,登高望遠,欣賞音樂,大聲唱歌,痛哭流涕,或者讀好書,都是釋放情緒勢能的好方法。還要培養穩定樂觀的情緒,做到熱愛生活,豁達無私,無憂無慮,在遇到不順心的事和意想不到的變故時,沈著冷靜,提高自身修養和挫折承受力。這對身心健康和延緩衰老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