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土壤的制備
制備蘆薈盆栽基質的配方多種多樣。常用腐殖土、田園土、河沙,比例為4:4:2。實踐證明,這種基質制備是比較合適的。用鋸末代替河砂,可以減輕胎體重量,增加透氣性和透水性,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鋸末要用堅硬的雜木,使用前要堆放發酵。
盆土消毒
作為室內栽培蘆薈的盆栽土,使用前最好消毒,殺死基質中可能存在的蟲卵和病菌。常用的方法有三種:燃土消毒、蒸汽消毒、藥物消毒。
(1)燒土消毒:將準備好的混合基質放在裝有鐵板的爐子上,加熱翻炒。壹般80℃30分鐘就能殺死基質中的有害微生物和各種蟲卵。
(2)蒸汽消毒:將準備好的基質放入容器中,充分蒸汽消毒。壹般家用煤爐、煤氣爐可以用來加熱消毒。蒸汽消毒應保持在80℃以上,蒸2小時即可達到徹底消毒的效果。
(3)藥物的消毒:常用40%福爾馬林,將400-500ml藥液均勻灑在每立方米培養基上,密封後用塑料薄膜覆蓋,65,438+0-2天後打開,晾幹2-3天,待藥液揮發後盛於盆中。
上盆地和變化盆地
在花盆中培育蘆薈種子的過程叫做放入花盆。壺飼時間:應在春夏進行。室內溫度為15-28℃。盆栽方法:盆栽前選擇幼苗是壹個重要的關鍵。蘆薈幼苗健壯,葉片短而厚,顏色深綠,帶4個以上自根。裝盆時,先在盆底鋪上壹些碎瓦,以利於排水和通風,然後填壹些準備好的基質,將蘆薈放入盆中,盡量將根部拉長,填土蓋住根部,然後輕輕向上提起幼苗,稍微壓實,使根部與基質緊密接觸,再將盆土填至距盆邊2厘米左右。最後慢慢往盆裏倒水,盆就完成了。
上菜後不宜多澆水。壹般不做也不澆水,幹了就澆透。經常向蘆薈葉片噴水可以加快蘆薈的復壯和生根。剛放入盆中的蘆薈不要讓陽光直射,可以在半陰涼處保養。
換盆:壹般盆栽蘆薈1-2年換壹次。春天也是換鍋的最好時機。換鍋時要掌握正確的脫鍋技術。將盆株倒置,左手握住盆土,右手手掌敲擊盆沿數次,盆自然與老盆土分離。然後,將蘆薈連同土球壹起移入壹個更大的新盆中,在盆的四周加入新盆土,然後用手壓實盆土,再澆水。換盆後需要在半陰涼處養護壹段時間,待完全緩苗後再移至向陽處。
管理和維護
家庭盆栽蘆薈的管理主要包括施肥、澆水和冬季保溫。
施肥:蘆薈需要大量的碳、氫、氧、氮、磷、鉀、硫、鈣、鎂、鐵等元素。,其中的碳、氫、氧來自空氣,其他元素則是從盆栽基板中吸收。此外,還需要硼、錳、鉬、鋅、銅、氯等元素。雖然所需量不大,但它們是其他元素無法替代的。科學施肥可以補充營養。
澆水:冬天壹般15-20天澆水1次即可。必要時可噴灑在葉片上。盡量少澆水,保持土壤幹燥,有利於植物安全越冬;春季壹般5-7天澆水1次。不做就澆透,盆土幹了就濕了;夏季氣溫高,蒸發量大,澆水1次需要2-3天。另外,每天早晚可以在蘆薈葉上噴水。還要註意少在烈日下暴曬,減少水分流失;秋季蘆薈的澆水方法基本和春季差不多,要做到盆土幹濕。澆水時間壹般在清晨和傍晚比較好。此時水溫接近盆土溫度,可避免盆土溫度劇烈變化,影響根系生長。記住:“盆栽蘆薈,寧幹勿濕。”
越冬管理
(1)溫度要求:蘆薈可在我國南方熱帶地區和常年無霜期地區安全自然越冬,如福建南部、廣東沿海、海南等地,其他地區應加強越冬和防凍管理。5℃被認為是蘆薈越冬的最低溫度安全線。掌握蘆薈的安全越冬溫度是家庭盆栽蘆薈成敗的關鍵技術之壹。
(2)增溫保溫的方法:在冬季不是很冷或者室內有取暖條件的地區,盆栽蘆薈壹般可以通過移至室內安全越冬。當溫度不能高於5℃時,我們必須采取壹些相應的保暖措施。比如挖長方形的洞(俗稱地下大廳),做壹個簡易的孵化器。
(3)控制澆水,增加光照:冬季盡量少澆水或不澆水,保持盆土幹燥。如果空氣太幹燥,可以采取在葉子上噴水的方法。另外,盡量讓盆栽蘆薈多見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