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企業排行榜上,朱三是壹個無法回避的名字。1994年8月,當吳炳新和吳四偉在山東濟南創立三家公司時,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會創造中國保健行業最輝煌的歷史。時至今日,這三種植物的輝煌傳說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就像它們瞬間衰落、解體的故事壹樣。
朱三的輝煌時刻
從1994到1996短短三年,三廠銷售額從1躍升至80億元;從1993年末的註冊資本30萬元到1997年末的公司凈資產48億元。朱三在全國各大城市、省會城市和大部分地級市註冊了600家子公司,在縣、鄉、鎮設有2000個辦事處,吸引了654.38+0.5萬銷售人員。三廠的迅速崛起,不僅達到了自身發展的巔峰,也創造了中國保健品行業歷史上的壹個記錄。其80億的年銷售額在業內還是無人能及的。
三大帝國的衰落
就像它的迅速崛起壹樣,朱三的失敗來得如此突然。時至今日,人們還在為此哭泣。我們之前提到過,危機伴隨著任何組織的發展,伴隨著個人的成長,從企業建立之初就已經密不可分。危機管理水平的差異導致不同組織和個人的結果不同。三廠的決策失誤和失控管理,埋下了未來衰敗的種子。危機管理中壹味強調自身利益,忽視公眾感受和消費者權益的態度和行為,直接導致了三大帝國的迅速崩潰。
1,盲目擴張和多元化戰略
1995 10 6月17日,在新華社的壹次年會上,吳炳新閱讀了《爭做中國納稅第壹人》的報道。試想,到20世紀末,實現銷售額900億元到6543.8+000億元,成為全國納稅第壹,其遠大抱負溢於言表。為了實現這壹理想,三家公司開始實施全面多元化的發展戰略,向醫療電子、精細化工、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物理電子、化妝品等六大行業滲透。同時,朱三在全國範圍內收購兼並了數十家虧損的醫藥企業,使企業背負了嚴重的債務壓力。這種過於樂觀的態度和盲目擴張的策略,無疑助長了從管理層到普通員工的自滿情緒,也成為三廠危機意識淡薄,無視公眾利益的誘因。
2、機構和管理失控的爆炸式膨脹。
在過去的四年裏,朱三集團及其子公司的管理規模擴大了100倍,到1997年,朱三* *擁有300多個子公司、2000多個縣級辦事處和13000多個鄉鎮工作站。朱三倡導的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造成了種種類似“國企病”的癥狀,各個部門分割成監獄,形成壁壘,程序繁雜,官僚主義盛行,使得企業對市場信號反應嚴重遲緩。為了統壹協調全國市場,總部設計了十余種報表,及時了解各個環節的動態。但是到了基層辦公室,需要填寫的變更實在太多了。上面舉報,下面就造假。同時,機構臃腫,管理失控,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浪費了1/3的廣告投放,基層宣傳品投放率不足20%。
3.高速發展階段的虛假產品宣傳。
三廠在高速發展階段,產品宣傳中開始出現大量冒用專家名義、誇大療效、詆毀同行的文字。各種誇大療效、無中生有、詆毀對手的事件屢有發生,總部到最後也是精疲力竭、無可奈何。僅1997上半年就有3家公司因“虛假廣告”等原因被起訴10余次。結果三個菌株的藥品批準文號被壹些地方衛生部門撤銷。1995年5月,三株特發廣東省衛生廳《關於撤銷三株口服液藥品廣告批準文號的通知》。
4.忽視公眾利益最終導致了三大帝國的崩潰。
成都事件
成都營銷人員在編制宣傳資料時,未經患者同意,將其作為典型案例廣泛宣傳,引發糾紛,被新聞界曝光。敏感的央視焦點訪談節目也飛入報道,事件從成都蔓延到全國,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常德事件
很多人在贊嘆三廠風光無限的同時,開始思考這樣壹個問題:三廠的冬天什麽時候到來?三株的終結者會是誰?誰也沒想到,最後的答案是湖南常德壹位名叫陳伯順的普通老人。
1996年6月,湖南常德漢壽縣退休老人陳伯順喝了三種口服液後死亡。其家屬隨後向朱三公司索賠,但財大氣粗的朱三拒絕給予任何賠償,堅稱是消費者自己的問題。被拒絕後,陳伯順的家人用壹張紙將三家公司告上法庭。1998年3月,法院壹審判決三廠敗訴後,20多家媒體炮轟三廠,引發三廠口服液銷售地震。4月份(試行後第二個月),三款口服液銷售額從上壹年的2億元下降到幾百萬元,15萬人的營銷隊伍被迫縮減到2萬人以下,生產經營陷入空前災難。據朱三公司稱,該訴訟給朱三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40多億元,國家稅收損失6億元。
1999年3月,法院最終判決三家公司勝訴,但此時三大帝國已經陷入了完全癱瘓的狀態。朱三200多家子公司停工,大部分工作站和辦公室全部關閉,全國銷售基本停止。創造了中國保健品奇跡的三家公司,在危機應對上是極不成熟的:就事論事,受困於地方是非,與消費者爭論卻忽視危機公關。最終,朱三為無視公眾利益、不願主動承擔責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