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目標》2019版細目:
目標壹、正確識別患者身份
(壹)嚴格執行查對制度,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和治療。識別時應至少使用兩種標識確認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號、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號或病房號。
(二)在實施輸血等關鍵治療時,應采用雙人核對識別患者身份。
(三)對術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識障礙、語言障礙等特殊患者,應有身份識別標識(如腕帶、指紋等)。
(四)鼓勵應用條碼掃描、人臉識別等身份信息識別技術,但仍需口頭查對。
(五)加強新生兒身份識別管理。
目標二、確保用藥與用血安全
(壹)規範藥品管理流程,對高警示藥品、易混淆(聽似、看似)藥品有嚴格的貯存、識別及使用要求。
(二)嚴格執行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等特殊藥品,以及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抗腫瘤藥物的使用與管理規範。
(三)規範臨床用藥醫囑的開具、審核、查對、執行、點評制度及流程。制定並執行藥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實施抗菌藥物管理的診療體系和技術規範。
(五)制定並嚴格執行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操作規範、審核、查對、安全配送制度與流程。
(六)建立並嚴格執行儲血、配血、發血、輸血制度和流程,落實輸血前指征評估和輸血後效果評價,實行輸血信息系統全流程管理。
目標三、強化圍手術期安全管理
(壹)制定並實施擇期手術(包括日間手術)必要的術前檢查與評估,加強圍術期相關學科協作,強化術前、麻醉前病情評估及術後訪視等制度的規範落實。
(二)制定並實施統壹的手術及有創操作的部位標識流程,由實施手術的醫生標記手術部位,標記時應在患者清醒和知曉的情況下進行,並將其納入術前核對流程予以執行。
(三)建立手術安全核查及手術風險評估制度和流程,落實世界衛生組織手術安全核對表,並提供必需的保障與有效的監管措施。
(四)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應符合相關規範。
(五)加強圍術期疼痛管理。
(六)加強孕產婦安全分娩管理,實施世界衛生組織安全分娩核查表實踐指南。
(七)建立完整的標本采集、標識、運輸、交接和回報制度,實現標本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目標四、預防和減少健康保健相關感染
(壹)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體系與制度,落實醫院感染監控指標並持續改進。
(二)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為執行手衛生提供必需的設施和有效的監管。
(三)使用合格的無菌醫療用品,遵循無菌操作要求。確保安全註射。安全處理醫療廢物。
(四)建立抗菌藥物管理和監測機制,制定多重耐藥管理制度。
(五)落實呼吸機相關肺炎、血管導管相關感染、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等器械相關感染的防控措施,加強相應感染監測與反饋。
(六)開展手術部位感染目標性監控,落實相應預防措施。
目標五、加強醫務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
(壹)建立醫務人員間有效溝通機制,規範信息交接流程,保障相關醫療照護措施落實到位。
(二)加強跨專業協作,倡導多學科診療模式,為醫務人員提供多種溝通方式和渠道,提升團隊合作能力。
(三)建立健全臨床“危急值”報告制度,規範並落實操作流程。
(四)建立不良事件自願報告及強制性報告的制度和流程,倡導從錯誤中學習,構建公正的患者安全文化。
(五)合理配置人力資源,關註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對患者安全的影響。
(六)防範醫院暴力,確保“安全的人員”在“安全的環境”中執行“安全的醫療照護”。
目標六、防範與減少意外傷害
(壹)加強高風險意外傷害人群管理,制定相關風險防範應急預案。
(二)落實跌倒、墜床、壓力性損傷、走失等意外事件的風險評估。
(三)識別具有自我攻擊風險的患者,評估自我傷害、拒絕飲食、自殺傾向等行為,制定相應防範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
(四)完善意外傷害的報告及處置流程,有效降低傷害程度,改進相關風險防範能力。
(五)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意外傷害防範的教育。
目標七、提升管路安全
(壹)建立管路安全的管理制度和風險評估流程。
(二)建立管路事件的監測流程,及時處置管路事件,減少對患者的傷害。
(三)建立管路事件的報告流程並鼓勵主動上報,對管路事件的發生原因及時進行分析和改進,有效減少管路事件的發生。
(四)落實非計劃拔管風險防範措施,建立相應防範和處置預案,並進行有效演練。
(五)加強對醫務人員管路安全的培訓,鼓勵和教育患者及其家屬主動參與管路安全管理。
目標八、鼓勵患者及其家屬參與患者安全
(壹)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參與醫療照護過程重要性的認識,及時有效地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信息溝通。
(二)為患者提供多種方式與途徑參與醫療照護過程,協助其正確理解與選擇診療方案。
(三)鼓勵患者及家屬主動參與患者身份識別、手術操作部位確認、輸液輸血、藥物使用、患者轉運等診療過程。
(四)引導患者就診時提供真實病情和相關信息,註重保護患者隱私。
(五)為患者提供多種形式的患者安全教育培訓,幫助和指導患者建立更好的健康意識,提升健康素養。
目標九、加強醫學裝備安全與警報管理
(壹)建立醫學裝備安全使用與管理制度。確保急救和生命支持類設備的及時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二)建立醫學裝備安全使用的培訓計劃,加強對相關醫務人員的培訓和考核。
(三)加強對醫療設備警報的管理,提升警報管理意識,制定警報設置制度和規範及警報響應和處置流程,評估醫務人員對警報的敏感性及警報對臨床工作流程的影響。
(四)鼓勵監測並上報醫學裝備相關不良事件,鼓勵評價醫學裝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標十、加強電子病歷系統安全管理
(壹)加強醫院電子病歷系統的安全等級管理。
(二)加強對電子病歷系統的培訓,有效避免電子病歷系統的使用錯誤。
(三)加強電子病歷系統的登錄和使用者權限管理,強化患者隱私保護。
(四)確保錄入內容的標準、完整及準確,避免由於復制、粘貼所致的錯誤。
(五)建立電子病歷用藥醫囑的閉環管理,建立電子病歷用藥醫囑知識庫。有效應用電子病歷信息進行醫囑合理用藥規範化審核。
擴展資料:
患者安全目標涉及領域:
1、改進病人的確認準確性。
2、改進照護者之間溝通的能力。
3、復述、口述或電話命令藥物診療和危急值的測試結果報告。
4、不使用縮寫。
5、測量而且估定報告危急值的測試結果。
6、改進藥物的治療的安全。
7、除去來自病人區域的電解物。
8、標簽與容器的分類,及區分消毒與沒消毒。
9、減少與傳染保健有關的傳染危險。
10、遵從手衛生保健指導方針。
11、持續性地醫療照顧、正確完善藥物治療。
12、準確的給予藥物治療時間、準確的停止藥物治療時間。
13、減少病人的傷害起因於跌倒。
14、落實管理計劃(流程,避免錯誤的位置、錯誤的程序、錯誤的手術)。
15、手術前的確認程序、標記手術位置、術前暫停。
16、安全危險的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