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治療阿爾茨海默病首選膽堿酯酶抑制劑,或與自由基清除劑和改善腦代謝的藥物聯合治療。雌激素的使用存在爭議。非特異性抗炎鎮痛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效果尚待證實,而基因療法和神經營養療法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壹、對癥治療:各種精神癥狀,如激越、攻擊行為、抑郁、焦慮、淡漠等,在老年性癡呆患者中較為常見。治療可選擇多種抗精神病藥物。伴有興奮、焦慮、躁動、攻擊行為者,可選用小劑量強效**** 劑,如氯丙嗪等;行為障礙伴抑郁者,可選用多慮平、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等抗抑郁藥;失眠者可選用副作用小、略有催眠和肌肉松弛作用的弱效**** 劑,如水合氯醛、安眠酮、利眠寧等。
然而,大多數抗精神病藥物都有副作用,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因此,控制精神癥狀首先應盡量采用非藥物療法,如加強鍛煉、消除疑慮等。如果必須使用藥物治療,則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大劑量,同時密切關註病情變化,及時撤藥或停藥。
二、改善腦代謝:目前認為,改善腦代謝的藥物可能對老年癡呆癥有效。有多種r-氨基丁酸衍生物可以提高新陳代謝和學習能力。如腦復康、奧氮平、阿尼西坦等。大劑量的腦復康可以延緩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病情發展,對改善命名、遠記憶、近記憶有較大作用。
維生素**** 維生素 B12、B6、B1、E 等****能使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某些癥狀得到改善。維生素 B1 可促進生物能轉換,提高大腦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起到協同治療作用。維生素 B12 在乙酰膽堿合成過程中對前體膽堿的合成起輔酶作用。維生素 B6 是神經遞質生物合成的輔酶。維生素 E 可以防止體內過氧化物的生成,並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腦代謝促進劑銀杏葉制劑具有血管舒張作用。使用銀杏多等短期靜脈註射劑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減輕抑郁程度,使記憶力更好。在延緩老年人大腦衰老、增強記憶力方面,具有傳統藥物難以達到的效果。
三、膽堿酯酶抑制劑:大腦中有壹種神經遞質叫乙酰膽堿,它與學習記憶密切相關,可被膽堿酯酶分解。增強乙酰膽堿合成和釋放的突觸前藥物(如膽堿和卵磷脂),以及抑制乙酰膽堿降解以增加其活性的藥物(如毒殺芬),可以增加突觸間隙中乙酰膽堿的濃度,提高中樞膽堿能活性,從而改善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的記憶力和智力。
千層塔是我國科研人員從中草藥千層塔中提取的壹種高效、可逆的競爭性膽堿酯酶抑制劑,易於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且性質穩定,治療指數高,安全指數大,作用時間長。與其他膽堿酯酶抑制劑相比,其抑制活性和選擇性均較高。自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以來,該藥壹直被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並已證明能顯著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記憶力和認知行為功能。
安格列凈是第二代膽堿酯酶抑制劑。它通過可逆地抑制膽堿酯酶對乙酰膽堿的水解,增加受體***位點的乙酰膽堿含量,從而改善學習和記憶。多項臨床試驗證明,Amlexan 在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能力和整體功能方面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神經生長因子:神經生長因子是神經系統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之壹,具有影響和調節周圍和中樞神經系統中某些神經元的分化、存活和生長的重要功能。不僅具有營養和支持中樞膽堿能神經的作用,還具有延緩大腦衰老、預防老年癡呆癥的藥理作用。
五、鈣離子拮抗劑: 在神經元變性過程中,細胞內鈣離子濃度異常升高。鈣離子超載導致線粒體膜破壞,蛋白激酶和磷脂酶過度激活,引發細胞功能喪失和雕亡。與記憶有關的神經細胞死亡是導致癡呆癥的機制之壹,因此不難理解使用鈣拮抗劑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癥的機制。
六、自由基清除劑: 過度的氧化應激和自由基自體毒性會導致神經元變性。自由基清除系統具有細胞保護作用,能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攻擊,減少細胞損傷。維生素 E 作為抗衰老藥物已廣泛應用於臨床,它能保護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腦細胞中受損最嚴重的線粒體,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而褪黑素作為壹種內源性抗氧化物質,其消除自由基的效果優於維生素 E。
綜上所述,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治療探索是多方面的。目前,治療阿爾茨海默病首選膽堿酯酶抑制劑,或與自由基清除劑和改善腦代謝的藥物聯合治療。雌激素的使用存在爭議。非特異性抗炎鎮痛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有效性還有待證實,而基因療法和神經營養療法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阿爾茨海默病是指在老年期發生的壹種持續性後天智慧性質的損害,即由於大腦器質性損害引起的基本上不可逆轉的智慧喪失和社會適應能力下降。主要表現為:智慧方面的抽象思維能力喪失,推理判斷和計劃性不足,註意力不集中;性格方面的興趣和主動性喪失,抑制遲緩或困難,社會行為失範,缺乏克制力;記憶方面的健忘,地形、視覺和空間定向能力差;言語和認知方面的不流暢,言語綜合能力缺乏。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癡呆癥已成為危害全球人類健康的最嚴重疾病之壹。它所導致的記憶障礙、思維障礙、語言障礙和定向障礙,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嚴重者生活不能自理,衣食住行都需要人照顧。這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也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沈重負擔。
阿爾茨海默病在中國的發病率遠非人們想象的那麽低。2000年,由北京協和醫院牽頭,來自全國6個城市10個中心的109名醫生參與了壹項針對42890名老年人的流行病學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北方地區 65 歲以上居民的癡呆患病率為 6.9%,其中老年性癡呆為 4.2%,血管性癡呆為 0.9%。在中國南方地區,65 歲以上居民的癡呆患病率為 3.9%,其中老年性癡呆為 2.8%,血管性癡呆為 0.9%。目前,中國 1.2 億 60 歲以上老年人中約有 500 萬癡呆患者,占世界總病例數的 1/4 以上,平均每年新增病例 30 萬。到 2020 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 2.3 億,占總人口的 20%以上。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大幅上升。同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女性多於男性,在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患阿爾茨海默病的比例是男性的 2-3 倍。
然而,在我國,由於無知、偏見、歧視和恐懼,使老年癡呆這種常見病被很多人忽視。他們認為:愛忘事或有些糊塗,是老年人的必然表現,不是病,沒必要去治療。而且,由於 "癡呆 "壹詞所隱含的貶義和侮辱性語氣,患者本人、家屬和親友都難以接受。由此產生的社會偏見像利刃壹樣刺痛著所有家庭成員的心。顯然,這對癡呆癥的預防和治療極為不利。
調查顯示,我國僅有47%的癡呆患者家屬知道自己的家人患上了癡呆癥,僅有13.3%的家屬主動帶患者到醫院就診,因為覺得 "糊裏糊塗 "而就診的僅占15%。這提示我們,重視老年癡呆的防治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改善癡呆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意義重大。目前,雖然我們還沒有找到治療老年癡呆的特效藥物,但大量的臨床實踐已經證明:對於輕、中度癡呆患者,如果能及時給予適當的治療,其記憶力和生活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越早治療,療效越好。治療越早,療效越好。對於晚期患者,療效則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