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關於愛國的故事(400字左右)

關於愛國的故事(400字左右)

壹、齊白石的愛國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畫。

齊白石來到宴會上,環顧了壹下滿堂賓客,略為思索,鋪紙揮灑。轉眼之間,壹只水墨螃蟹躍然紙上。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於色。

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壹揮,在畫上題了壹行字——“橫行到幾時”,後書“鐵吾將軍”,然後仰頭拂袖而去。

壹個漢奸求畫,齊白石畫了壹個塗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的不倒翁,還題了壹首詩:“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妝忽然來打破,渾身何處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領了北平。齊白石為了不受敵人利用,堅持閉門不出,並在門口貼出告示,上書:“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

齊白石還嫌不夠,又畫了壹幅畫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畫面很特殊,壹般人畫翡翠時,都讓它站在石頭或荷徑上,窺伺著水面上的魚兒;齊白石卻壹反常態,不去畫水面上的魚,而畫深水中的蝦,並在畫上題字:“從來畫翡翠者必畫魚,余獨畫蝦,蝦不浮,翡翠奈何?”

齊白石閉門謝客,自喻為蝦,並把作官的漢奸與日本人比作翡翠,意義深藏,發人深思。

二、譚嗣同笑迎死亡。

為國捐軀,不只是在戰場上才有。那些為使祖國富強起來和惡勢力鬥爭的義士,同樣表現了視死如歸的精神。清朝末年,發生過壹次不成功的改革運動,叫戊戌變法。譚嗣同等六君子就是為變法而死的義士。

譚嗣同從小就痛恨外國勢力侵略中國,決心為祖國富強而奮鬥。他和康有為等人提出變法的主張,卻遭到了封建頑固派的激烈反對。譚嗣同看出變法的艱難,對朋友們說:“就是殺身滅族,我也不會改變主張。中國只有鬧到新舊兩黨流 血遍地,才有希望。不然真是要亡國了。”

1898年,光緒皇帝決定變法,譚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後又發動了政變,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等人逃走了。譚嗣同沒有跑,他說:“各國的變法,沒有不流 血而成功的。現在中國還沒有人為變法而流 血,這是國家不能強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 血,就從我開始吧!”

譚嗣同被捕以後,毫無懼色,在監獄中寫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被押到刑場受刑前,大聲喊著:“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位笑迎死亡的義士,心裏裝著祖國。他自動走向死亡,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死,有多大價值。

三、拒寫悔過書的容國團。

我國第壹個世界乒乓球冠軍容國團,少年時代曾在香港東區買手部球隊打過乒乓球。有壹次,香港海員工聯會為慶祝新中國國慶節,在灣仔球場舉行了壹場乒乓球表演賽。那天,容國團的精彩表演,尤其引人註目。

然而,客國團的愛國行動,卻觸怒了東買部的理事長。他氣呼呼地指責容國團參加國慶慶祝活動是“政治問題”,並強迫他寫壹份悔過書,保證以後不再參加這類活動。否則,就開除他出球隊。客國團人小骨頭硬,哪裏肯服氣,當即反駁說:“我只是在這裏工作、打球,並沒有賣身給妳們,為什麽要寫悔過書?人頭落地,我也不寫!”說罷,壹轉身走了。

容國團回到家中,躺在床上悶悶不樂,因為工作沒了,少了幾十元的收入,怎麽幫助家庭解決生活困難呢?父親見兒子情緒不好,有點奇怪,便親切地問他:“今天碰到了什麽事?怎麽壹點精神也沒有?”

容國團不想再瞞父親,就把事情的經過壹五壹十地講了。父親聽了,壹邊連連點頭,壹邊高聲說道:“孩子,妳做得對,悔過書無論如何不能寫!”接著,便領著容國團壹起到了東買部,當著理事長的面,背起行李揚長而去。

四、華羅庚的愛國情結。

1938年,抗日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人要華羅庚留下來教書,他毅然放棄在英國的壹切回到祖國,到西南聯大與同胞們***患難.清華大學的資格審查委員會壹致通過,讓只有初中文憑的華羅庚晉升為大學教授。

1946年秋天,迫於國內的白色恐怖,華羅庚再次出國,美國伊利諾大學把華羅庚聘為終身教授,並給了他相當優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裏建成世界級的代數研究中心。1950年,祖國解放的消息傳到美國,華羅庚毅然放棄優厚的條件,舉家回國。

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研究事業之中。他壹生為我們留下了200余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其中8部為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數學經典著作之列。他還寫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載入國際著名科學家的史冊.他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五、抗日名將張自忠。

張自忠是為國捐軀的將軍,是“抗戰軍人之魂”。他經常教育部下:軍人只有以必死的決心去戰勝敵人,才能對得起國家和自己的良心。

1940年5月,國民黨軍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率軍在湖北襄樊壹帶抗戰。大洪山壹戰,他們消滅了1000多名日寇。日軍瘋狂報復,派重兵包圍過來。張自忠和士兵們堅決抵抗,他手舉步槍高喊:“弟兄們,壹定把敵人消滅!”壹天過去了,陣地還在,他們卻壹天沒吃東西。

第二天,敵人用飛機大炮轟炸。張自忠幾次率軍反擊,沒有成功。部下勸他突圍,他說:“我要撤了,這壹帶就保不住了。我要用身體來保衛湖北西部河山!”後來他們被困在杏兒山上,無法沖出去。張自忠左肩受了傷,他說:“我是不打敗仗的,敗只有死,我不能對不起部下。只有誓死不退,才能抗敵保國。”

日軍沖了上來,張自忠身中數彈,仍然立在山頭,堅持抵抗。壹顆子彈擊中他的胸部,血噴不止。他倒在地上對副官說:“我這樣死得好,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心裏平安。”說完,他又頑強地站起來,向敵人撲過去,敵人的子彈又射中他的腹部和頭部。張自忠為國盡忠了,他是在抗戰中犧牲的中國軍人中職務最高的壹個。

自古以來,犧牲在戰場上,壹直是愛國軍人引以自豪的誌向。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齊白石

百度百科--容國團

百度百科--譚嗣同

百度百科--華羅庚

百度百科--張自忠

  • 上一篇:田七有什麽用途?有多少個品種?
  • 下一篇:稱東西的電子秤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