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各種合並癥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壹,目前雖無根治高血壓的藥物,但長期降壓治療可推遲動脈硬化,減少並發癥和降低病死率。
1.非藥物治療:
主要包括減輕體重、限制鈉鹽攝入,適當運動等措施。
2.西醫藥治療
〈1〉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開搏通(卡托普利),每次12.5~50mg,每日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加大。用量過大易引起副作用,包括皮疹、蛋白尿、白細胞減少、偶可影響腎功能。
〈2〉鈣拮抗劑:心痛定,每次10mg,每日3次。主要是通過阻滯Ca?內流及細胞內的移動而影響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的收縮,使外周阻力血管擴張而使血壓下降。有尼群地平、尼卡的平、尼莫的平等。長效鈣拮抗劑有絡活喜。主要副作用有面紅、頭痛、心悸、下肢浮腫等。
〈3〉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每次10~30mg,每日3次。
〈4〉利尿劑:雙氫克尿塞,每次12.5~25mg,每日2~3次。
〈5〉周圍交感神經抑制劑:利血平:每次0.1~0.25mg,每日2~3次。
3.中醫藥治療
〈1〉肝陽上亢:頭痛頭暈,煩躁易怒,面紅目赤,尿黃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
治法:平肝潛陽。
方藥:杜仲、天麻、山梔、茯苓、黃芩、寄生、益母草各10克,鉤藤、牛膝各12克,生石決明、雞血藤各30克。
〈2〉痰濁中阻:頭暈頭重,胸悶心悸,惡心納差,苔膩脈滑。
治法:祛痰化濕。
方藥:半夏、天麻、陳皮、枳殼、茯苓、白術各10克,竹茹6克,鉤藤、薏米各15克。
〈3〉肝腎陰虛:耳鳴頭暈,腰酸腿軟,心悸氣急,舌紅少苔,脈細數無力。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熟地20克,山萸肉、丹皮、澤瀉、山藥各10克,枸杞子、龜板各15克,炙甘草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