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高考化學實驗專題解題方法總結

高考化學實驗專題解題方法總結

壹.中學化學實驗操作的七大原則

掌握以下七大原則的操作順序,就能正確解答 "實驗操作步驟判斷題"。

1."從下到上 "原則。以Cl2實驗法為例,組裝裝置的順序是:放好鐵架臺→架好酒精燈→根據酒精燈的位置固定鐵圈→石棉網→固定圓底燒瓶。

2. "從左到右 "原則。復雜裝置的裝配遵循從左到右的順序。如上述裝置的裝配順序為:發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 "塞 "後 "套 "原則。用導管插頭在燒瓶固定前插好,以免燒瓶固定時因不適合用力而插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 "固體優先 "原則。在上例中,燒瓶試劑 MnO2 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放入固體時損壞燒瓶。總之,應先固定固體試劑,再加入相應的容器。

5."先液後加 "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中固定後加入。如例中濃鹽酸應在分液漏鬥中固定後慢慢加入燒瓶中。

6.先檢查氣密性(再灌口)原則。7.

7、酒精燈後(所有裝置裝好後再點燃酒精燈)原則。

二.中學化學實驗中溫度計的使用有哪三種情況,哪些實驗需要溫度計

1.測量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類實驗需要準確測量反應混合物的溫度,所以溫度計應插入反應混合物的中間。測量物質的溶解度。實驗室制乙烯。

2.測量蒸氣的溫度:這類實驗,多用於測量物質的沸點,因為液體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需測量蒸氣的溫度。實驗室蒸餾石油。測定乙醇的沸點。

3.水浴測溫:此類實驗中,往往只要反應物的溫度保持相對穩定,所以采用水浴加熱,溫度計插入水浴中。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苯的硝化反應。

III.常見的需要塞棉花的實驗有哪些 需要塞少量棉花的實驗:

加熱KMnO4制取氧氣 制取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是:防止KMnO4粉末進入導管;

防止氣泡倒入導管;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NH3的時間。

IV.10 常見物質的分離提純方法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物質,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沸點相差較大。乙醇(水)中:蒸餾前加入新制CaO吸收大部分水分。

3、過濾法:可溶與不溶。4.升華:SiO2(I2)。

5、萃取法:如用 CCl4 萃取 I2 水中的 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於過量NaOH溶液中過濾分離。

7、增加法:將雜質轉化為所需物質:CO2(CO):用熱的 CuO;CO2(SO2):用 NaHCO3 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藥物吸收:N2(O2):混合氣體通過銅網吸收 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入藥物後變得容易分離,再還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入NaOH溶液使Al()溶解。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為A1(OH)3。

五.常用除雜方法 10 種

1.雜質轉化法: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於水,使其與苯分離。要除去 NaHCO3 中的 Na2CO3 可以加熱。

2.吸收洗滌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3.沈澱過濾法: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的鐵粉,待充分反應後,過濾除去不溶物,即可達到目的。

4.加熱升華法:要除去碘酒中的沙粒,可采用此法。5.溶劑萃取法:要除去水中所含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要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鈉,可以利用兩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的溫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凈晶體。

7.分餾:除去乙醚中的少量乙醇,可用多次蒸餾法。

8.分餾法:將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加以分離,可用此法,如苯與水的分離。

9.透析法:要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除去物質中的雜質,可采用多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

六、實驗操作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 "不能 "15例

1.實驗室中的藥品,不能用手觸摸;不要用鼻子對著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不要嘗晶體的味道。

2.實驗結束後,吃剩的藥品不能隨意丟棄或放回原瓶內(活性金屬鈉、鉀除外)。

3.服用液體藥品時,要打開瓶塞,不要放在桌面上;瓶子上的標簽要朝向手掌,不要朝下;放回原處時標簽不要朝內。

4.濃H2SO4不慎濺到皮膚上時,不能先用水沖洗,而應根據情況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沖洗;酸堿濺入眼睛時,壹定不要用手揉眼睛,要想辦法及時處理。

5.

5.稱量藥品時,不能將稱量物直接放在托盤上;不能將稱量物放在右托盤上;不能用手拿加碼。

6.用滴管加入藥液時,不要將滴管伸入量筒(試管)內或接觸量筒壁(試管壁)。

7.向酒精燈中加入酒精時,不要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要少於酒精燈容積的1/3。

8.不要用燃燒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壹盞酒精燈;酒精燈熄滅時,不要用嘴吹。

9.酒精燈的內焰和火焰中心不得用於加熱物質。

10.給試管加熱時,拇指不要壓在短柄上;不要將試管口對著自己或他人;液體的體積不能超過試管體積的1/3。

11.加熱燒瓶時,別忘了戴上石棉網。

12.用坩堝或蒸發皿加熱後,不要直接用手取回,要用坩堝鉗取。

13.用玻璃容器加熱時,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與燈芯接觸,以免容器破裂。玻璃容器很燙時,不要用冷水沖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過濾液體時,漏鬥中的液面不能高於濾紙邊緣,以免雜質進入濾液。

15.在燒瓶口塞入橡皮塞時,不要把燒瓶放在桌面上再用力塞入,以免弄破燒瓶。

七、化學實驗中的 "首尾22例"。化學實驗中的首尾22例

1.加熱試管時,應先均勻加熱,再局部加熱。

2.用引流法收集氣體時,應先拔出導管,再取下酒精燈。

3.配制氣體時,先檢查氣密性,再裝藥。

4.收集氣體時,應先排除裝置內的空氣,然後再收集氣體。

5.稀釋濃硫酸時,先在燒杯中註入壹定量的蒸餾水,再沿杯壁慢慢註入。

6.點燃 H2、CH4、C2H4、C2H2 等可燃氣體時,先檢驗純度,再點燃。

7.檢測鹵代烴分子中的鹵素元素時,先在水解液中加入稀 HNO3,再加入 AgNO3 溶液。

8.測試 NH3(用紅色石蕊試紙)、Cl2(用澱粉 KI 試紙)、H2S [用 Pb(Ac)2 試紙]等氣體時,先用蒸餾水濕潤試紙,然後再接觸氣體。

9.在做固體藥品間反應的實驗時,要先將它們分別壓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鹽溶液時,先用少量濃鹽酸溶解再稀釋。

11.中和滴定實驗時,滴定管用蒸餾水洗凈後先用標準液潤滑後再裝入標準掖;先用待測液潤滑後再取出待測液;滴定管讀數時,要等壹兩分鐘後再讀數;觀察錐形瓶中溶液的顏色變化,等半分鐘顏色不變為滴定結束。

12.焰色反應實驗,每次都要將鉑絲浸入稀鹽酸中,放在火焰上灼燒至無色,再做下壹次實驗。

13.用 H2 還原 CuO 時,先通 H2 流,再加熱 CuO,反應結束後,先撤去酒精燈,冷卻後停止通 H2。

14.配制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先用燒杯向容量瓶刻度線 1cm ~ 2cm 處加入蒸餾水,再改用橡皮頭滴定管向刻度線上加水。

15.安裝發生器時,遵循的原則是:自下而上,先左後右或自下而上,先左後右。

16.濃 H2SO4 不小心濺到皮膚上時,先用抹布迅速擦幹,再用清水沖洗,最後塗上 3%壹 5%的 NaHCO3 溶液。沾染其他酸類時,先用清水沖洗,再塗上 NaHCO3 溶液。

17.堿液沾到皮膚上時,先用清水洗凈,再塗上硼酸溶液。

18.酸(或堿)流到桌面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清洗,最後用布擦拭。

19.檢驗蔗糖、澱粉、纖維素水解時,先在水解液中加入 NaOH 溶液中和 H2SO4,再加入銀氨溶液或 Cu(OH)2 懸濁液。

20.使用 pH 試紙時,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塗在試紙上,然後將試紙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測定 pH 值。

21.在制備和保存 Fe2+、Sn2+ 等易被空氣水解和氧化的鹽類時,可先將蒸餾水煮沸,驅除 O2,然後將其溶解,再加入少量相應的金屬粉末和相應的酸。

22.稱量藥品時,先在每個平板上放兩張大小、重量相等的紙(腐蝕性藥品放在燒杯等玻璃器皿上),再放藥品。藥品加熱後,先冷卻,再稱重。

VIII.實驗中導管和漏鬥的位置放置方法

在許多化學實驗中都要用到導管和漏鬥,因此,它們在實驗裝置中位置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實驗的結果,而且在不同的實驗中具體要求也不盡相同。下面結合實驗和化學教材中的實驗圖,進行簡要分析和歸納。

1.氣體發生裝置中的導管;在容器部分的橡皮塞只能露出少量或與之平行,否則將不利於排氣。

2.用排氣法(向上和向下)收集氣體時,導管必須伸到氣瓶或試管底部附近。這樣有利於排出氣瓶或試管中的空氣,收集到更純凈的氣體。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管只需伸到集氣瓶或試管口即可。原因是 "導管伸入量的多少並不影響氣體的收集",但前者比後者更容易操作。

4.在進行氣體與溶液反應的實驗時,導管應伸向溶液容器的下部。這樣有利於二者接觸,充分反應。

5.當點燃H2、CH4等,並證明有水時,不僅要用又大又冷的燒杯,而且導管以伸入燒杯1/3為宜。如果導管伸入燒杯過多,產生的水滴會很快汽化,結果觀察不到水滴。

6.在進行壹種氣體在另壹種氣體中燃燒的實驗時,被點燃氣體的導管應放在裝有另壹種氣體的氣瓶的中心。否則,如果碰到氣瓶壁或距離太近,燃燒產生的高溫會導致氣瓶爆炸。

7.將加熱制得的物質的蒸氣冷凝後收集到試管中時,導管口必須始終與試管中液體的液面保持壹定距離,以防止液體通過導管被吸入反應器中。

8.如果需要將 HCl、NH3 等水溶性氣體直接溶解到水中,必須將漏鬥倒置連接到導管上,並將漏鬥邊緣稍稍浸入水面,以防水被吸入反應器中,導致實驗失敗。

9.進液導管的洗氣瓶必須插入溶液下部,以利於雜質氣體與溶液充分反應而排除。用於排氣的導管必須與塞子齊平或稍長壹些,以便於排氣。

10.制取H2、CO2、H2S和C2H2等氣體時,為了便於加酸或加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裝壹個長頸漏鬥,並壹定要使漏鬥頸插入液面以下,以免漏氣。

11.在制取 Cl2、HCl、C2H4 氣體時,也可在反應釜的塞子上裝壹個漏鬥,以方便加酸。不過,由於這些反應都需要加熱,漏鬥頸必須置於反應液上方,因此都要使用分液漏鬥。

IX.特殊試劑的儲存和取用 10 例

1.Na、K:與空氣隔絕;抗氧化,貯存於煤油(或液態烷烴)中,(Li 用石蠟密封保存)。用鑷子夾取,在載玻片上剪開,濾紙吸去煤油,剩余部分再放入煤油中。

2、白磷:水中保存,防止氧化,置冷暗處。用鑷子夾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刀劃開,濾紙吸幹水分。

3.液體Br2:有毒易揮發,盛於磨口細頸瓶中,用水封口。瓶蓋要擰緊。

4、I2:易升華,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應裝在用蠟密封的瓶中,置於低溫處。

5.濃 HNO3、AgNO3:遇光易分解,應貯存在棕色瓶中,置於低溫避光處。

6.固體燒堿:易潮解,應用易密封幹燥的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皮塞或塑料蓋塞緊。

7.NH3?H2O:易揮發,應低溫密封。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易燃,應低溫密封保存,遠離火種。

9.Fe2+鹽溶液、H2SO3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易被空氣氧化,不宜久放,應現用現配。

10.鹽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懸浮液等,應隨配隨用,不可久置。

X.4 中學化學有關 "0 "的實驗問題舉例

1.滴定管的上刻度線是 0.

2.量筒的下刻度線是 0.

3.溫度計的中間刻度線是 0.

4.托盤天平的刻度中心是 0.

5.

  • 上一篇:護理規章制度的核心是
  • 下一篇:有畢業出國旅行的嗎,大家壹般去哪裏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