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需要養成的習慣列出來,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那麽在讀書、健身、時間管理、知識管理中間,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時間管理,其實已經寫了很多時間管理的文章和感受,也嘗試了各種方法去實踐或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時間管理。
比如,我計劃 9 點開始學習課程,學習 1 個小時後開始繪制思維導圖,然後整理成文章。其實,我完全可以在 9 點鐘坐在電腦前開始學習,也沒有其他突發事件幹擾學習過程,思維導圖也可以畫得很好,但是,時間超出了計劃,已經到了做午飯的時間。
可是,課程只有 45 分鐘,思維導圖其實也只有 30 分鐘,為什麽我上午就損失了兩個半小時呢?原來,我在學習課程的時候,壹邊聽,壹邊思考思維導圖的思路,可能很多地方要反復聽好幾遍,於是45分鐘的課程拖到了80分鐘。
同樣,在做思維導圖的時候,還是覺得不夠清晰,反復聽幾個關鍵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腦海裏總是浮現出那些未完成的東西:飯還沒蒸,大元寶中午就到了,只有1個小時回家炒菜吃飯;馬上博士復試了,我還有很多知識點沒看;快遞好像中午就到了,回家的路上我可不能忘了去取;周末婆婆會讓我去吃飯,我還想約嫂子逛逛街。......那些無關緊要的念頭總會時不時地冒出來,我心裏明白,我還沒能集中註意力,達到心流的狀態。
於是,我又翻出了 "Get It Done:
於是,我又翻開了《Get It Done:Get Things Done》,想要認真、仔細地學習 GTD 的精髓,並在生活中運用 GTD 方法。
最初,GTD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提出了壹種完美的狀態:盡管整天被事情纏繞,卻能以清醒的頭腦、從容的心態、優雅的姿態來控制和處理每壹件事。它的核心原理是以 CPU 和內存的方式處理大腦,讓我們的大腦不被事情牽著走。這正是我所需要的,讓被置之度外的心靈回歸,減少大腦中不必要的煩躁、不必要的擔憂和不必要的恐懼,學會控制生活中 "懸而未決的問題",讓身心活在當下。
(1) 收集和記錄:準備壹份 "待辦事項清單"。
收集所有想到的待辦事項。不論大小、輕重、緩急,全部寫在紙上,並保證每張紙上只寫壹件事,壹方面做到事事分開處理,另壹方面留出空間記錄處理事情的方法和心得。
比如近期待處理的事情:每天必做的打卡任務(口語課25min、寫作1-2h、習作30min、訓練營10min、微博15min)?,復習復試知識點(預計15h+,6月10日前),預約報名(周日或周壹),依依滿月紅包(30日),報價單(30日),出庫入庫整理(今晚),大學生創業項目資助商業計劃書(下周),周末回丈母娘家吃飯(暫定周日),約師姐逛街(暫定周六)、預約拆寬帶(今晚,電話)10000),催貨款(馬上),記得給家人打電話處理支票(明天),買臺燈(交給大元寶),挑洗碗機(交給大元寶),決定是否添置電腦桌(與大元寶商定),還房貸(請大元寶提醒,369),桃桃媽的訓練營課(周六)。
同時,在生活中要養成記錄的習慣,需要處理的事情隨時記錄,只要把事情記錄下來,就會壹直處理下去,既能保證事情不會被遺忘,又能減少內心的焦慮和煩惱。
(2)分類歸納:建立好清單,把事情存放在工作籃裏,放空大腦
根據自己列出的待辦事件清單,逐壹進行回顧,分別歸類整理,對面臨的問題進行權衡,有三種選擇:立即行動、指派他人、延後處理。
對我來說,比較好的歸類方法是把事情按照時間順序和重要程度寫在本子的每壹頁上,如果有還沒有完成的突發事件,我會做上記號,為下次處理做打算。例如,剛剛重新組織了上面的事件。
(3)執行階段:壹件事情壹件事情來
同壹件事情不需要經過兩次同樣的思考,只需要專註於當下要完成的任務,讓自己的大腦只負責處理眼前的事情,其他任何需要完成的都記錄在 "待辦事件記錄本 "上,不要著急,放下心來。不用擔心,把心思放下來。
學會給自己設置壹個觸發點,讓自己盡快行動起來,比如坐下來,拿出本子,翻到需要完成的那壹頁,直到完成為止。
從開始重新學習 GTD,到完成這篇文章,我花了 3 個多小時繪制了壹張粗略的思維導圖,並嘗試用 CPU 和記憶的方式來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直到現在,內心感覺非常充實和輕松。但要真正習慣:錄完之後,徹底扔掉。這樣的狀態並不容易,可能是因為習慣了腦子裏有東西。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慢慢習慣吧,借助工具幫助妳輕松簡單地生活。
今天的黃金法則分享:對外界事物的反應要適度,任何導致妳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的事情都會反過來控制妳。對我來說,反應過度就是無謂的焦慮和無法控制的憤怒;反應不足就是早該處理卻不作為,拖延到最後就變成了壓力和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