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者進行逐戶核查,加大對證照、經營場地等內容進行逐項規範。對已登記的經營者進壹步完善登記檔案,認真核對證照的有效性和壹致性,經營場所是否符合食品經營的要求,使其更加規範經營。無食品流通許可證的營業者,有嚴重違法的應從嚴查處,並要求其立即改正違法行為,限期辦理前置許可,理順校園周邊食品經營主體資格,把校園食品經營者納入重點監管範圍。就目前情況提出建議:取消校園大門50米範圍內的流動食品攤點,將食品攤點遠離自制力差的學生,減少學生購買的機會,從而保障學生的健康。
(二)健全各項制度建設,規範食品經營行為
壹是要建立食品購銷臺賬制度。要求食品經營者建立健全購銷臺帳,對經營者的經營行為進行有效監管,並對校園食品所處狀態進行更有效監管。二是要建立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制度。並要繼續跟蹤檢查,防止不合格商品回流,經營者在銷售中發現過期、黴爛變質食品,自覺做下架退市。三是要建立食品查驗制度。壹方面,查驗食品生產者、供貨商合法證照及相關證件,並對索要的材料進行逐項登記,對食品質量進行形式審查;另壹方面,查驗經營者所購食品的生產日期、廠名廠址等基本信息,查看憑證是否齊全、包裝是否符合規定、檢驗檢疫是否符合要求,對食品質量進行實質性審查。
(三)切實履行職責,維護校園周邊食品市場經營環境
壹是加大巡查力度。堅持定期巡查與不定期巡查相結合,將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區域分段劃片,落實到具體人員,制定巡查計劃,增加巡查頻次,對轄區實行全方位、流動式、不間斷的監督檢查,實現校園周邊食品市場無縫隙監管。二是加強執法監督。大力開展學校周邊食品執法檢查專項行動,重點檢查學校及周邊食品經營戶的證照是否齊全,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臺賬和質量承諾等制度是否落實,經營食品是否有QS標誌,有無銷售“三無”食品和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過期變質及其他不合格食品等,對未取得食品衛生經營資格的企業、餐飲店以及流動攤販,堅決予以清理和取締,對銷售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過期變質等不合格食品的,依法從嚴從重進行處罰。
(四)充分發揮學校首席食品安全官的作用
食藥監管部門將加強和教育部門聯系,聯動執法,充分發揮學校“首席食品安全官”的作用,使校園食堂做到食堂管理標準化、食品加工流程透明化。“首席食品安全官”制度是資陽市食品藥品監管、教育部門與學校聯合推出的新制度,其職責就是嚴把學校食堂食店采購、驗收、儲存、加工、分餐、留樣6道關口。 “首席食品安全官”既全權管理本校食品安全工作,也接受食藥監、教育部門的監督指導,通過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法等專業培訓,首席食品安全官能夠彌補學校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加強對學校的食品安全監管。
(五)加大校園周邊食品抽樣檢驗力度
統壹部署,將校園周邊作為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食品安全調查與評價等相關工作的重點。將監督抽檢與日常監督有機結合,對監督抽檢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以及不合格產品依法進行查處。認真分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舉壹反三,查找隱患,加強對高風險品種、重點場所和高風險危害因素的安全防範。
(六)建立職能部門協作監管機制
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是壹個系統工程,任何壹個部門都無法單獨完成,政府必須要建立牽頭協作機制,做到常抓不懈。做好城管、工商、教育、衛生、質監、食品藥品監管、公安機關、地方政府等相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加大執法力度,互通執法信息,協同開展檢查,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率,從源頭上杜絕不合格食品進入校園周邊市場。
(七)狠抓宣傳教育培訓,營造食品安全社會氛圍
壹是加大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力度。學校增設食品安全課程,並充分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公示欄、班會活動等形式,大力宣傳與食品有關的法律法規、衛生知識、辨別方法等,增強學生、家長、食品經營者的食品安全意識、防範意識和真偽食品辨別能力,引導學生到正規、安全的食品經營場所進行消費,不吃“三無”產品和垃圾食品,進行科學消費和合理消費。從孩子入手,從自身入手培養好的消費習慣,健康快樂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