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下稱重法(水下稱重)
它是通過測量人體的水排量、瘦體重密度和脂肪組織密度來計算體脂重量,進而計算出體脂含量百分比的方法。這種方法誤差小,精度高,但需要專門的測試空間和工具,操作步驟多,只適合實驗室測試,不適合公眾自測。水下稱重法的原理也很簡單:人體脂肪的比重約為0.8 kg/L,除脂肪外其他組織的平均比重約為1.0 kg/L,通過稱重人體在空氣中的重量、在水中充滿空氣時的重量、在水中耗盡後的重量,簡單計算即可得出人體脂肪的總重量。
2.皮脂鉗測量卡尺(人體測量-皮膚褶皺測量)
它是通過測量多點皮下脂肪的厚度來計算體脂百分比的方法。這種方法與計算過程中使用的人體模型密切相關。歐美人體模特的數據在亞洲用不了,日本模特也不能很好的計算中國人的數據。這種方法由於操作簡單,幾乎不需要空間,近幾十年來在許多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3.雙能X射線吸收法(DEXA)。
它是利用不同組織(礦物質、瘦肉和脂肪)對X射線的吸收率不同的原理來測量體內脂肪含量的方法。在測試中,兩個低輻射源以小步長同步探測。這種方法是壹種比較新的方法,準確率比較高,但是測試費用貴,測試時間長(10-20分鐘/人)。只能在高級實驗室使用,不能在實驗外進行。
4.近紅外相互作用
它是利用近紅外線對人體不同組織有不同程度的穿透和反射的原理來測量人體脂肪含量的方法。肱二頭肌的測量常作為主要測試部位,將測試數據代入包含身高、體重、體型、活動水平的方程,即可計算出體脂含量的百分比。這種方法由於儀器便宜,測量步驟簡單,在實驗室之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由於每次探頭對身體組織的壓力不同,同壹受試者的測量數據往往不同,因此這種方法的測試精度較差。
5.磁共振成像(MRI)
它是以X射線為基礎,利用人體組織細胞在磁場作用下受到不同程度“激發”的特性,來測量人體脂肪含量的壹種方法。壹次測量需要30分鐘左右,測量設備價格昂貴。雖然測量精度高,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高級實驗室。
6.用於薄體電導率測量的全身電導率(Tobec)。
它是壹種測量瘦體重的方法,其原理是人體(非脂肪)瘦體是壹種良好的導電體。這種方法雖然精度高,測試時間僅為10秒,但由於測試儀器昂貴,應用範圍僅限於高級實驗室。
7.計算機斷層攝影[X射線]。
CT中的X射線管在人體周圍產生壹束X射線,被探頭接受後生成人體截面信息,計算機利用復雜的算法構建人體內的組織圖像。這種方法的設備昂貴,人體暴露在輻射下,所以這種方法僅限於實驗室應用。
8.排氣測量方法BOD POD(排氣量)
這種方法的測量原理類似於水下稱重法。是利用人體排出空氣的體積來計算身體密度,進而計算脂肪含量和比率的方法。在測試所需的20秒內,測試者坐在壹個密封的艙內,排出的空氣量由連接到計算機的傳感器測量。這種方法所需的設備昂貴,並且不方便在實驗室之外進行。
9.生物電阻測量方法BIA(生物電阻抗)
它是利用人體的薄組織是良導體,脂肪是絕緣體的特性,通過不同的電極向人體放電電流,然後測量人體電阻,再將測試結果代入包含身高、體重、性別、年齡的方程,計算出人體的脂肪含量和比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