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衛生處理,並對與食品安全事故有關的因素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食品安全事故現場衛生處理的主要措施是對事故現場進行消毒。所謂消毒,是指采用化學、物理、生物等方法,殺滅或消除環境中的致病微生物。消毒是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疫情發生和蔓延的重要措施。通過焚燒或填埋銷毀受汙染的食品及其原料也是壹種有效的衛生方法。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衛生處理。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是政府組織實施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技術管理與服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職責包括對影響人群生存環境、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的危險因素進行食品、學校衛生等衛生學監測;對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常見病和學生意外傷害、中毒等進行流行病學監測。進行流行病學監測,掌握其發生、分布和發展規律,制定防治對策;對發生的傳染病疫情和中毒、汙染事件進行調查處理,為救災防病提供依據。對發生的傳染病疫情和中毒、汙染事件進行調查處理,為救災防病和解決重大公共**** 衛生問題提供技術支撐。
所謂流行病學調查,是指對疾病或健康狀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決定因素進行調查,並提出防病保健的對策和措施。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傳染病的監測、預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等預防控制工作。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通過查明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采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二代病例的發生。
《傳染病防治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包括開展突發公共****、食物中毒等衛生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和效果評價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後,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對與食品安全事故有關的因素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流行病學調查。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及時派出出入境人員趕赴事故現場,制定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和方案。專業技術人員應當按照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和方案,對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人群的發病情況和分布特點進行調查分析,提出並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