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薩滿信仰和習俗起源很早。薩滿 "壹詞來源於滿族通古斯語族。十二世紀中葉,南宋學者徐夢莘在其所著《三朝北盟會編》中說:"山蠻(即薩滿),女語巫嫗也,以其變化為神,粘罕以下莫能及"。[8],這是有關薩滿的最早文獻記載。女真滿族先民,起源於唐代黑水靺鞨,五代時(907-960)開始稱女真。1115 年建立金政權,南宋滅亡。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以 "八旗制度 "統壹女真各部,形成後來的滿族。滿族文化活躍在白山黑水之間時,主要是薩滿文化。它繼承了靺鞨、女真以來的傳統,具有濃厚的森林和農牧業特色。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融為壹體。在滿族人的薩滿世界裏,天神崇拜和大地崇拜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這也是阿爾泰語系民族信仰薩滿教的****。天神是至高無上的神,滿族神話中說,天上有 17 層,地上有 9 層,人生活在地上王國,神生活在天上王國,魔鬼生活在地下王國,而主宰天、地、人的就是至高無上的天神阿布-凱杜裏[9]。這反映了薩滿世界的宇宙觀是縱向的。滿族人祭天時要立神桿,神桿是連接天地的通道。天神通過神竿到達天界或降臨人間。這種宇宙觀念顯然產生於森林民族。這也是錫伯族通天梯的含義。這就是森林帶給人類的自然觀。人們有任何祈求,都要通過大樹(神樹)或神柱告知天神,這種習俗在滿族中壹直保留著。對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的崇拜,對山神、林神、巖神、火神的崇拜,都是從天神觀念中衍生出來的,使薩滿教世界的自然崇拜變得撲朔迷離、神秘莫測。滿族的圖騰崇拜,也是遠古圖騰崇拜發展到後期的產物,比鄂倫春、鄂溫克、赫哲族和達斡爾族要遜色得多。如上述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從未脫離過森林狩獵生活,所以在民間信仰中對動物的崇拜十分虔城。如對熊的崇拜,從圖騰崇拜到考證,都很規範。而滿族則不然,它從女真時代開始,就與漢族交往密切,對天神的信仰很大程度上與漢族的 "命運觀 "交織在壹起。有人認為滿族的圖騰是烏鴉和狗,這是不正確的。滿族相傳其先祖布庫裏永順為天女福祿吞喜鵲朱果而生,故人以喜鵲為神,從不傷害。滿族不殺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滿族民間傳說中的 "天鵝仙女"[10]、"索倫桿和墻的由來"[11]和 "義犬救主"(努爾哈赤)壹類涉及喜鵲和狗神的故事,因其與努爾哈赤的聖跡有關,喜鵲和狗只是象征,而不是圖騰。除了滿族人對天神的極度崇敬之外,祖神在薩滿教儀式中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薩滿主要是天神和祖神的代言人。從這個意義上說,薩滿信仰是凝聚氏族和部落力量的紐帶。滿族薩滿是壹種多神信仰,這與阿爾泰語系其他民族的薩滿信仰****,許多學者在論文中都有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