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Xi建築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專業

Xi建築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專業

我校“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2。是全國最早設立該專業的八所高校之壹,也是全國最早擁有本科畢業生的院校。本專業在1979招收第壹批碩士生;1998獲得“供熱、供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通過建設部高等教育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評估,同年被評為陜西省名牌專業。

截至2006年9月,該學科已向中國輸送了30,965,438+0名本科畢業生、65,438名專科畢業生、238名碩士畢業生和65,438名博士畢業生。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獎勵10多項,提供了壹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1.職業發展大事記

我校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2。

1952東北工學院建築系成立“建築設備”教研室。

1953,東北工學院設立“供熱、供氣、通風”四年制本科專業。鄭惠春、、戴青山、馬仁民教授是我校的主要創始人。

1956期間,國家部門調整後,由東北工學院、西北工學院、青島工學院、蘇南工學院土木建築系合並成立Xi安建築工程學院。合並了“供熱、供氣、通風”專業。

1957合並後第壹個四年制本科畢業。

1957—1959受中國市政府邀請,前蘇聯采暖通風專家阿格·馬克西莫夫教授進校指導專業建設。阿格·馬克西莫夫教授作為援華專家來我校工作,指導清華大學和其他大學的研究生、進修生、高級教師和設計院的工程技術人員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完成“南方建築降溫”等13科研項目。為我校暖通空調的早期發展奠定了基礎。

65438-0959年,我國采暖通風專業6名研究生接受前蘇聯專家馬克西莫夫教授的指導。

因文革停止招生1966-1971。

1972-1976通過選拔推薦招收三年制大專學生。

1977恢復高考,招收四年制本科。

1978專業更名為“采暖通風工程”。

65438-0979本學科招收第壹批“采暖通風工程”碩士研究生。

1984本學科獲得“供熱、供氣、通風與空調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8專業更名為“供熱與空調工程”。通過了建設部專家組對我校“供熱與空調工程”的專業評估。

1992專業更名為“供熱、供氣、通風與空調工程”。

1998專業更名為“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同年被授予“供熱、供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

1999被陜西省評為省級重點學科。同年,土木工程壹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成立,覆蓋本學科。

2004年,“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通過了建設部教育質量評估。同年被陜西省評為省名牌特產。

2013“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更名為“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2.教職工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重視科研與教學的結合,重視教師政治思想、學術水平、業務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不斷優化調整,形成了壹支裝備齊全、結構優化、梯隊合理、素質過硬的學術梯隊。

本學科現有學生2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2人。5名教授;副教授11;5名講師。教師中,6人擁有博士學位(2人博士後),10人擁有碩士學位,7人為在職博士生。

3.專業運行模式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建築與環保專業壹直堅持和深化的辦學理念是:

(1)遵循以育人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2)堅持培養理論功底深、專業方向廣,能夠從事暖通空調、供氣、建築給排水等建築公共設施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所需的工程設計、建築安裝、調試、運營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研究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3)遵循科學、求實、創新的精神,跟蹤現代科技前沿和專業發展趨勢,不斷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

(4)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註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

在上述辦學理念的指導下,以“三個教學階段、四個課程平臺、五個能力培養模塊”的方式組織教學。在知識和能力結構方面,從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基本技能訓練、施工管理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訓練五個方面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和創新能力訓練。

基於以上辦學思路和教學模式,我校建築與環保專業的專業布局以培養工程管理人才為重點,以人才素質培養為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專業設置面向社會對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體現了理工科專業的特點和“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要求。加強基礎課和技術課的設置,在專業課的設置上關註社會需求的變化和本專業的發展趨勢,將職業能力的培養與社會工作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有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人才個體能力的充分發揮。給排水工程專業成立於1956。1956秋季招收五年制本科生,1982招收第壹批碩士生(同環境工程)。1993獲得市政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被授予“市政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1999獲批建立博士後流動站。到目前為止,已有42名本科生畢業。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給排水專業人才,他們在不同崗位上為國家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截至2006年9月,本學科已向國家輸送本科畢業生2790人,專科畢業生188人,碩士畢業生135人,博士畢業生2人。給水排水工程學科在國內占有先進地位,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4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6項,提供了壹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給排水工程專業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重視科研與教學的結合,重視教師政治思想、學術水平、業務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通過不斷優化調整,形成了壹支教學、科研裝備精良、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合理、素質過硬、實力雄厚的學術梯隊。專業教師中有包括全國模範教師、教育部青年教師獎、陜西省首屆高校教學名師獎、寶鋼優秀教師獎、省級教書育人先進稱號等在內的多位獲獎者。

本學科現有教師1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9人。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講師6人,助教5人。

專業辦學模式

學校重視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教學實驗設備滿足教學需要。實驗室創建於1976,1996年被原冶金工業部批準為“環境與市政工程”部級重點實驗室,1997年被評為陜西省重點實驗室。2004年,與本專業教學密切相關的西北水利與環境生態部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建設。同時,為實現資源共享和人員優化配置,學院於2002年在原有五個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了教學實驗中心,為本科生的教學實驗,以及碩士生、博士生和教師開展實踐教學和科研創造了良好的條件。1976我校在辦學歷史悠久的給排水、采暖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招收化工、生物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在全國首批開設環境專業。1977我校在1981招收首屆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和首屆環境工程專業研究生。1984授予環境工程碩士學位權,1996授予博士學位權。2000年被授予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是中國西部12省(市)唯壹擁有博士學位授權和博士後流動站的環境工程學科。2001年,在第二次全國高校重點學科評估中,我校環境工程學科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和聯合答辯,成為本次入選的四個環境工程國家重點學科之壹(環境工程其他三個國家重點學科分別是清華大學、哈工大和同濟大學)。我校環境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包括以下五個研究方向:(1)水與廢水深度處理理論與技術帶頭人:王曉昌教授。該研究方向主要從事常規水處理強化、臭氧化和生物過濾技術、膜處理技術和水處理化學品的研究。目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和其他省部級項目的支持下,汙水深度處理與回用的研究工作正在全面展開。(2)大氣汙染控制學科帶頭人:馬光達教授主要從事除塵技術、煙氣脫硫技術、揮發性有機物(vocs)生物處理技術、城市揚塵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其他省部級項目的支持下,他正在進行大氣汙染控制理論和技術的綜合研究。(3)水汙染控制學科帶頭人:彭當聰教授主要從事廢水生物脫氮除磷技術研究、新型生物載體及配套反應器開發、城市汙水處理系統模擬技術優化。目前在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省部級項目的支持下,開展了汙水同步脫氮除磷、城市汙水處理系統智能模擬等綜合研究工作。(4)環境模擬與生態調控學科帶頭人:王元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沙塵動力學模擬理論與沙塵遷移控制技術、幹旱半幹旱地區水生態系統模擬、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汙染預測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在中科院資源與環境重大項目等省部級項目的支持下,開展了生態保護和環境系統修復方面的綜合研究工作。(5)水資源保護與微汙染控制學科帶頭人:黃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西北黃土高原水資源保護與規劃、水環境中汙染物遷移轉化規律、水質微汙染控制理論與技術研究。目前在陜西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等省部級項目支持下,開展了河流汙染點源與非點源控制、汙染過程模擬與控制等綜合研究工作。目前,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以獲批環境工程國家重點學科為契機,制定了以重點學科建設帶動相關學科發展的長遠規劃。全院教職工團結壹致,為實現學院十五目標,建設國內壹流、國際知名的環境學科群而努力奮鬥。

  • 上一篇:母嬰產品(母嬰產品品牌)
  • 下一篇:廣告牌有備案號嗎廣告牌有備案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