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科學準確定位,突出辦學特色
2003年,濱州職業學院第壹次教代會討論通過了學院發展規劃,確立了“將我院建設成為省內壹流,在全國有壹定影響的,產學研緊密結合,有鮮明特色和突出優勢的全省乃至全國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的奮鬥目標。為實現這壹目標,我們采取了壹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壹是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和社會的支持,新征土地2000余畝,使我院占地面積達到3832.028畝。二是“築巢引鳳”,吸引社會力量***建教學基地,與14家企業、事業單位合作,先後投資6000萬元建設了農業高科技示範園,投資1200萬元建設了機械工業實習園、家紡工業實習園,投資1000萬元成立了芯科微電子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成立了新烽火國際技術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成立了奧納特乳業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建設了鑫友外商俱樂部,使院內現有教學基地總投資達1.9億元。目前,已與西班牙紡織機械協會、德拉薩紡織大學簽署協議,投資250萬歐元***建紡織示範工廠,與濱州市人民醫院***建教學實習醫院,初步建立了與我院專業設置相適應的院內教學基地。三是狠抓高學歷、高實踐技能的“兩高”師資隊伍建設,采取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辦法,使濱州職業學院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和“雙師型”教師比重迅速提高。四是開展訂單教育,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學生實踐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2004年畢業生2412人,就業率達到98.8%。五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促進實現學生成人、成才“兩成”教育目標。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我院“建設規劃起點高,服務社會面向廣,實訓基地門類全,育人環境內涵深”的辦學特色。
二、堅持服務宗旨,優化專業設置
濱州職業學院堅持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結合全省產業布局調整,突出濱州市產業優勢,對專業設置進行了優化調整。根據省拉長服裝產業鏈和濱州市打造中國家紡之都的部署,在邀請中國紡織總會科教司領導和有關專家論證的基礎上,成立了家紡學院;根據省強化電子信息產業鏈和濱州市發展高新技術的部署,在邀請國防科工委領導和有關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引進留美博士後,成立了軟件學院;經過各大企業負責人和有關專家論證,省教育廳審批,設置了適應我市及黃河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30個專業:農林牧漁類有園林、畜牧獸醫、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3個;生化與藥品類有生物技術專業1個;土建類有房地產經營與管理1個;制造業類有機電技術應用、工業自動化、數控技術3個;電子信息類有計算機應用技術、應用電子技術、網絡與信息技術、軟件開發及應用4個;輕紡食品類有紡織工程、染整工程、服裝設計與工藝、空調工程、食品科學5個;財經類有會計電算化、經濟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註冊會計師、市場營銷5個;醫藥衛生類有高級護理、臨床醫學、婦幼衛生、醫學影像技術、藥學5個;旅遊類有旅遊管理1個;藝術設計傳媒類有裝潢設計、家紡產品設計2個。2004年又有8個專業通過省專業設置評估專家組評審,其中集成電路技術專業是以芯科微電子有限公司為依托,聘請美國惠普、英特公司的頂尖設計專家設立的,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唯壹的集成電路技術專業。
三、“外引”“內培”結合,造就“兩高”師資
要以就業為導向,實現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必須首先加強高學歷、高實踐技能的“兩高”師資隊伍建設。針對濱州職業學院教師學歷水平、理論功底偏低的實際,采取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了留美博士後、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中青年教師攻讀學位,目前我院已有博士、碩士135人,政府津貼專家5人,省級拔尖人才6人,濱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加強青年教師培養,以訪問學者身份出國進修12人次,實行了青年教師導師制,並選送優秀青年幹部到重點大學鍛煉。學院提出了每個系部每學期必須有六分之壹的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的要求,並且制定了實踐計劃和考核辦法,先後有271名教師到企業、地方政府、醫院等單位掛職鍛煉或擔任顧問,有346人成為“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的68.7%。他們把企業、醫院和其他經濟建設中的課題帶進實驗室,把先進的理念、管理的經驗、營銷的體會、診斷的案例帶上了課堂。同時,我院教學基地14個企業的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已成為我院穩定的兼職教師。
四、突出就業導向,深化教學改革
2002年9月,省教育廳在我院召開的全省高職院校發展與改革研討會之後,濱州職業學院積極推進教學改革。黨委書記主持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特色研究》課題,成為市科技進步壹等獎中兩個軟科學課題之壹;院長親自做專題報告闡釋高等職業教育規律;濱州職業學院先後邀請了蔡克勇、馬樹超、馮偉國等42名我國職業教育界素負盛名的教育專家舉辦講座,並采取了院內教學觀摩、制定政策進行激勵、會議調度推動、抓典型帶動等措施,我院的教學改革進行得紮實有效。招生就業指導辦公室和各系主動與102個企事業單位簽定就業協議,開展訂單培養。我們根據訂單單位的要求,把握高職教育中學生素質形成規律,進行教學改革:第壹,進行職業分析和生源分析,成立了教學指導委員會,特聘企業家、技術專家等任成員,將職業崗位(群)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即職業能力)分解為若幹個綜合能力,再把每個綜合能力分解為若幹個專項能力,制作職業能力分析表;同時對不同途徑入學的學生進行文化基礎、技能基礎、專業知識背景分析,據此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授課內容。第二,進行教學分析和課程分析,根據職業能力分析表中的每壹項能力目標與要求,結合生源素質中的缺項,設計教學單元,組成課程模塊,連同必須的基礎課程和國民素質教育課程構成壹個完整的教學計劃和理論教學(包括實驗)大綱和實踐訓練大綱,對教學進程、課時分配、授課方式等作出具體安排。第三,加強教材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在教改中,出版教材26部,編寫校本教材25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教學改革論文41篇;建設了微格教室1個、多媒體教室1180座,語音室180座,學院建設了無線發射和接受裝置,學生隨時可以通過無線裝置學習外語;同時突破以往以講授為主的灌輸式的課堂教學,大膽運用討論法、實驗法、競賽法、演練法、情景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開展教學,鼓勵教師自己制作課件,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傳媒,克服封閉的、填鴨式的教學法的弊端。第四,進行教學督導和教學信息反饋制度改革。初步確立了部分課程的適應高職特點的評價主體、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評價主體將逐步過渡到有教師、學生、教學督導專家、用人單位等多元組成,評價內容和標準不僅突出職業能力,還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與創新能力、國際視野等納入質量範圍,評價方法除通常的筆試、口試外,增加實踐操作以及貫穿在實踐過程中的職業道德、職業品質體現和工作設計、案例討論分析等;高級護理專業從2004級開始實行了學分制。
五、加強支柱建設,突出能力培養
濱州職業學院實驗樓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現有實驗室37個,其中大規模集成電路實驗室投資200萬元;圖書館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藏書50.99萬冊,電子閱覽室3個,240臺微機,並且投資14萬元開通了網上清華同方數據庫;吸引14個企事業單位合作,***同投資1.9億元建設了院內農業、工業、服務業和經濟管理類的教學基地,與市人民醫院合建實習醫院,擬與西班牙企業、高校***建紡織教學基地,除此之外,還有中宣部培訓中心、濱州市和東營市的72個大中型企業以及省內46家縣級以上醫院為院外教學基地。教學基地數量充足、技術先進,符合專業設置需要。在教學基地建設中,我們還根據需要對工業實習園按照前教室後車間的布局設計,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建設了師生工作室,農業科技示範園師生***同參與生產經營。濱州職業學院打破傳統的“老三段”教學模式,采用理論與實踐、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螺旋上升的課程設計與內容編排,邊學習邊實踐。把實踐分為實驗、實習和生產實踐三個環節,將基礎課實驗分成基本實驗、選做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興趣;在實習階段抓實習環境與場所、指導教師兩個要素,對所有的實習內容都進行量化並確定評分標準,嚴格考核;在生產實踐環節“工學結合、頂崗實踐”,實現了學生和社會的“零距離”接觸,實踐環境和未來崗位“無縫隙”接軌,畢業生就業沒有實習期。在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同時,實行畢業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達94.1%。在院外基地實習的學生普遍受到了實習單位的好評,如中宣部培訓中心評價我院實習學生“比較圓滿地完成了實習期間50多個培訓班、會議的服務保障任務,得到部領導和與會人員的肯定與好評”。
六、發揮科研優勢,提升科研水平
濱州職業學院科研所有良好的科研氛圍和較為雄厚的科研能力。我院發揮科研所優勢,帶動全院科研活動的開展。學院通過課題爭取,積極承擔政府指派課題和社會委托的科研任務。截至目前,***承擔科研課題269項,其中省廳級以上課題43項、市級課題102項,社會委托和自選課題124項。有25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級科技進步獎,有162項科研成果獲市級科技進步獎,在省級以上公開發行的刊物發表理論聯系實際的論文346篇。
七、加強教學管理,規範教學秩序
首先,濱州職業學院健全了教學管理制度,包括教學管理規範、教學文件和教學資料管理、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管理師資隊伍管理和實驗實習場地及設備管理等方面33項規章制度。其次,成立了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建設委員會、教學督導室等組織機構,進行教學指導和教學監控,建立了學生信息員信息反饋制度,實行了教學督導制度、領導幹部聽課制度。在杜絕教學事故發生的同時,教學各環節都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形成了良好的教學秩序,有效地保證了教學效果的不斷增強。
八、積極籌措資金,確保經費投入
市政府每年及時足額撥付濱州職業學院經費2200余萬元,專項資金近1000萬元,同時,給予我院建設極大的政策支持:學院以劃撥或返還征地款的形式取得建設用地;政府減免相關建設費用2000余萬元;校區資產置換資金全部返還學院,已置換到位3800萬元,另有4500萬元正在進行中。學院每年辦學收入4600萬元。辦學經費充足,渠道穩定。
九、健全評價體系,完善激勵機制
濱州職業學院自建院以來,我們先後建立了各系、各部門崗位目標責任制及其考評細則,組建了督查辦公室,進行了以“三定”為基礎的人事制度和院內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較為規範、有效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2004年,經過教代會討論通過,實施了院系兩級管理。按照權責相符和事權、人權、財權統壹的原則,把效益獎發放與完成責任目標剛性掛鉤,以財權和部分人權下放為龍頭,以指標考核為導向,以效益提高為目標,以學生規模為指標,以學院調控為保障,下放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財務管理和辦學自主權等五項權力,明確教學、科研、德育和精神文明、招生與就業、黨建和其他工作等5方面責任目標,各方面辦學積極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建院三年來,濱州職業學院的工作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2003年,中***濱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對我院的工作通令嘉獎,我院被評為“山東省高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和“師德建設十佳單位”;院團委被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02全科醫學5班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先進班集體”;今年我院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院黨委被市委授予“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10月份,以優異成績通過了省委高校工委“文明校園”初評。 謝謝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