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應盡量完全避免的藥物:氯黴素、苯酚、無味紅黴素、異煙肼、萘啶酸(3個月內)、呋喃妥因、磺胺類藥物(2個月內)、四環素。
(2)慎用或在醫生嚴密監督下使用的藥物:雄激素類、含哌嗪的驅蟲藥、阿司匹林、多粘菌素E、可的松類藥物、萘啶酸(3個月以上)、吩噻嗪類、磺胺類(2個月以上)、維生素A(大劑量)。
兒童應慎用藥物
(1)應盡量完全避免的藥物:右苯丙胺(3歲以下)、哌醋甲酯(6歲以下)、羥苯基丁氮酮、保泰松、四環素類(6歲以下)。
(2)慎用或在醫生嚴密監護下使用的藥物:雄激素類及類似藥物、哌嗪驅蟲藥、阿司匹林、可的松類藥物(長期使用)、丙咪嗪、哌甲酯(6歲以上)、萘啶酸、對氨基水楊酸、吩噻嗪、苯妥英、利血平、磺胺類藥物。
禁用於兒童的藥物
1)慎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藥物對感冒發燒的孩子有很好的解熱鎮痛作用。但12以下兒童慎用。經過多年調查,英國衛生部門證實,12歲以下的兒童服用阿司匹林後易患雷氏綜合征。賴特綜合征始於發熱、抽搐、頻繁嘔吐,最後出現昏迷和肝功能損害,容易誤診為中毒性腦病或病毒性腦炎。當兒童患流行性感冒和水痘時,服用阿司匹林引起萊特綜合癥的幾率比其他病例高25倍。
(2)避免服用維生素a。
維生素A與骨骼的生長有關,可以使軟骨成熟退化。維生素A不足時,可減緩骨骺軟骨細胞的成熟過程。健康的孩子不會缺乏維生素A,所以隨便給孩子吃維生素A是不對的。攝入過多的維生素A會影響骨骼的發育,對軟骨細胞造成不可逆的損傷。骨頭只長粗不長,使孩子身材矮小。
(3)忌服用速效感冒膠囊。
速效感冒膠囊療效快,服用方便,是最好的感冒藥。但是,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全,肝臟的解毒功能還不夠完善。如果妳在感冒發燒時服用蕭肅感冒膠囊,很容易引起抽搐,從而導致血小板減少甚至肝損傷。因此,嬰幼兒感冒時,應避免服用速效感冒膠囊。
(4)切忌亂服補藥。
可以說,家長亂給孩子吃中藥補藥的現象很普遍。如服用人參、人參蜂王漿、冬蟲夏草、蟲草精華、北芪精華等。父母的動機是為了孩子好。有的看到孩子在學校緊張,在作業裏多給補課。有些人希望他們的孩子有壹個高大的體格。他們中的壹些人是出於各種各樣的想法,比如攀比。眾所周知,早晚這種補藥把孩子推向病態:男孩嘴唇上的毛發變粗變長,陰莖變粗更容易勃起;女孩的乳房在八九歲開始變大,有陰蒂增大等現象。這些濫用補品導致的性早熟已經成為兒科的新疾病。目前醫學界對此束手無策,醫生深感困擾。
(5)新生兒不應使用退燒藥。
新生嬰兒更容易發燒,這是因為新生嬰兒的體溫調節功能不健全,保暖、排汗、散熱功能較差。當妳生病時,環境溫度變化或水不足,都可能導致發燒。如果這個時候隨便吃退燒藥,往往會釀成大禍。由於新生兒的體溫調節功能很差,服用退燒藥後,常可使體溫突然下降,導致皮膚發青。嚴重者還可引起便血、吐血、臍部出血、顱內出血等。,而且還會因為搶救不及時而死亡。因此,退燒藥(如阿司匹林、小兒退熱片、APC等。)屬於新生兒禁用藥物。應對新生兒發熱最好的方法是物理降溫退燒,如暴露四肢、枕冷水袋、酒精擦等。需要註意的是,壹旦體溫下降,應立即停止降溫,繼續下降,導致體溫不上升。
(6)兒童服用維生素c時忌吃豬肝。
因為豬肝富含銅。銅可促進維生素C的氧化,降低或失去其原有的生物功效。
(7)補鈣期間兒童不宜吃菠菜及其湯。
因為菠菜中的草容易與鈣形成草酸鈣沈澱,影響鈣的吸收利用。
(8)服用鐵質是禁忌
鐵劑(硫酸亞鐵、檸檬酸鐵銨糖漿等。)不宜空腹服用,否則會刺激胃腸道;也要避免和牛、豆漿、蘇打餅幹、菠菜汁、茶壹起服用。這些食物阻礙鐵的吸收。
(9)忌用氨茶堿。
必要時,應按醫囑嚴格控制劑量。過量服用會導致急性氨茶堿中毒、煩躁、出汗、心動過速,甚至休克死亡。
(10)避免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具有突出的抑菌作用,但對人體的損害也很嚴重,主要是對肝臟、腎臟、聽覺神經甚至血液系統的損害。小劑量後,即使沒有明顯損傷,也會顯得很虛弱,不要輕易服用;非要用的時候,壹定要控制用量,不要長期使用。對於可以通過中藥緩解的疾病,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
(11)新生兒不宜服藥。
①氯丙嗪可引起麻痹性腸梗阻;
(2)磺胺類和亞硝酸類可產生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臨床表現為缺氧全身發紺;
③奎寧易發生血小板減少,臨床表現為皮膚稍受擠壓時局部發紺;
(4)普瑞巴林易引起溶血性貧血,表現為氣短、體藍、血尿。
(12)無嬰兒用藥。
(1)呋喃它定,引起多發性神經炎,表現為手腳麻木、腫脹、疼痛或蟻行感,並逐漸擴展至軀幹。嚴重者手拿不住東西,腳擡不起背,所有感覺消失,皮膚粗糙、冰涼、不出汗;
②四環素可致嘔吐、腹瀉、釉質發育不全和黃染,可持續終生,嬰兒骨骼生長緩慢和腦水腫;
③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引起腦水腫、胃潰瘍、腸黏膜壞死或穿孔、骨質疏松、眼晶狀體突出、高血壓;
④甘草制劑和麻黃堿壹般應禁用;
⑤維生素D不宜過量服用,否則會引起嬰兒高血壓;
⑥硬脂酸、紅黴素可引起膽汁淤積性肝炎,初起白眼變黃,重者全身黃染;
⑦肼屈嗪可引起紅斑狼瘡綜合征。
嬰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部分器官組織發育不成熟,抵抗力較弱,容易生病。孩子生病了,用藥壹定要小心。嬰兒期禁用或慎用的藥物有:
1.易引起新生兒溶血或黃疸的藥物:
解熱鎮痛藥:阿卡匹林;抗瘧疾藥物;伯氨喹、瘧疾奎寧、奎寧;呋喃類:呋喃妥因和呋喃唑酮;
抗生素:新黴素、氯黴素、四環素、青黴素;
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氯丙嗪、奮乃靜、苯巴比妥、水合氯醛、乙醇等。其他:如二巰基丙醇、對氨基水楊酸、奎尼丁、維生素K、亞甲藍、甲基睪丸酮、苯甲酸鈉和咖啡因、三尖杉酯堿、毛果蕓香堿C(西地蘭)、托西林K、甲苯磺丁脲等。
2.可導致新生兒血紅蛋白變性的藥物:
亞甲藍、苯佐卡因及其他局部麻醉劑、次硝酸鉍及其他硝酸鹽。
3.可導致胎兒和新生兒中樞抑制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藥物:
麻醉劑和安眠藥:乙醚、氯仿、氯代烷烴、壹氧化二氮、三溴乙醇、多聚甲醛、水合氯醛;巴比妥類;
成癮性鎮痛藥:嗎啡、可待因、哌替啶(杜冷丁);安定(地西泮)藥物氯丙嗪、地西泮和地西泮;
降壓藥:利血平。
向家長介紹壹些不適合治療兒童腹瀉的常用藥物;
伊夢婷-5歲以下兒童禁用。
本品為長效止瀉藥,適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腹瀉。但幼兒使用的話,非常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甚至死亡(已有新生兒藥物死亡的報道)。因此僅限於國內外的幼兒使用。
復方地芬諾酯-2歲以下嬰兒禁用,2歲以上嬰兒慎用。
適用於急慢性功能性腹瀉和慢性腸炎的治療,作用較強。因為國內外均有應用該藥引起兒童中毒甚至死亡的報道,死亡病例集中在兩歲以下的嬰幼兒。
諾氟沙星——不適合12歲以下兒童。
對致病性、毒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引起的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有較好療效,臨床廣泛應用。然而,這種藥物及其類似物(喹諾酮類)可能會導致骨骼病變。
四環素-8歲以下兒童禁用。
對治療感染性腹瀉有壹定療效。但由於部分細菌對四環素類抗生素耐藥嚴重,療效有所下降。此外,8歲以下兒童使用四環素及土黴素、多西環素等類似藥物,可引起永久性牙齒感染、牙釉質發育不良和骨骼生長抑制,長期使用還會損害肝臟。
藥用炭——禁止3歲以下兒童長期用於腹瀉或腹脹。
可用於治療胃腸脹氣和消化不良性腹瀉。但該藥由於具有較強的吸附性和非選擇性,對胃蛋白酶、胰酶等消化酶的生長活性有影響,長期應用可影響腸道的營養吸收。
在很多藥品中,經常會出現“兒童酌情減量”、“1歲兒童服用半包”等字樣。始終
「酌定減少」減少到什麽程度?“1歲兒童服用半包”,4歲兒童應該服用多少?家長會無所適從。
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內臟器官和神經系統不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
他們壹般對藥物更敏感,對藥物的吸收也更好,而且解毒排泄。
它的功能差,所以容易引起中毒,給孩子用藥要特別小心。那麽,應該怎麽做呢?
給孩子計算劑量呢?
第壹種方法:按年齡計算(下表)
年齡劑量
出生1個月內成人劑量的1/18。
2個月成人劑量的1/14
65438+6個月成人劑量的0/7
1歲成人劑量的0/5。
65438+2歲成人劑量的0/4
65438+4歲成人劑量的0/3
6歲成人劑量的2/5。
65438+9歲成人劑量的0/2
第二種方法:按重量計算。
兒童劑量=成人劑量×兒童體重(公斤)/成人體重(50或60公斤)
第三種方法:根據體表面積。
體重60kg的成年人身體表面積計算為1.70m2..兒童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為:
體表面積(平方米)= 0.0061×身高(cm)+0.0128×體重(kg)-0.1529。
兒童每日劑量=成人每日劑量×兒童體表面積/1.7
以上計算結果可以相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