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消毒劑中不能檢出的病原微生物有哪些?

消毒劑中不能檢出的病原微生物有哪些?

消毒劑中不能檢出的病原微生物有哪些?

據研究,可以汙染飲用水的病原微生物有數百種。為了防止水傳播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保障人體健康,飲用水必須消毒後才能使用。目前,我國飲用水的消毒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線消毒和臭氧消毒。

壹氯消毒

1.常用含氯消毒劑的種類

1.1氯

分子式為Cl2,分子量為70.91。氯氣是壹種強氧化性物質,常溫常壓下為黃綠色氣體。氯氣比空氣重2.5倍,有強烈的刺激性和氯臭味。加壓至6-7個大氣壓時,可液化,體積縮小457倍,可倒入鋼瓶儲存,故又稱液氯。液氯比水重1.5倍。將液氯放入大氣中,立即轉化為氣體。氯水可以通過向水中引入氯來獲得。氯加入水中可以變成鹽酸和次氯酸。

1.2漂白粉

漂白粉又叫氯化石灰、氯化石灰。它是將氯氣引入熟石灰中制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鈣(含32%-36%)、氯化鈣(29%)、氧化鈣(10%-18%)、氫氧化鈣(15%)和水(18%)。

漂白粉為白色顆粒狀粉末,有氯氣味,溶於水、堿性溶液,並有大量沈澱物。漂白粉的穩定性差。壹般儲存過程中,每月可減少有效氯1%-3%,不宜長時間儲存。

1.3漂白粉精

氯化石灰乳經結晶分離、溶解和噴霧幹燥得到漂白粉濃縮液,其中含有約80%的次氯酸鈣、少量氯化鈣(2.74%)和氫氧化鈣(1.9%)。漂白粉是壹種白色粉末,有氯氣味,易溶於水。溶液呈堿性,有少量沈澱。其穩定性優於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是漂白粉的兩倍。

1.4有機含氯消毒劑

目前,二氯異氰尿酸鈉(優金凈)是各類物品最常用的消毒劑。二氯異氰尿酸鈉為白色粉末,有氯氣味。有效氯含量為60%-64%,性質穩定,易溶於水,溶液呈弱酸性。但據報道,有機氯的毒性比無機氯危害更大,可能致癌。因此,不宜使用有機含氯消毒劑對飲用水進行長期消毒。用1.5次氯酸鈉電解鹽得到的氯氣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分子式為NaOCl、分子量為74.44的次氯酸鈉。次氯酸鈉是壹種淡黃色液體,有氯氣氣味。有效氯含量為12%-14%。它易溶於水,穩定性差。受熱和陽光照射容易損失有效氯,不宜長期存放。

2.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

2.1氯的殺菌機理

氯的殺菌作用是由於次氯酸體積小,電荷中性,容易穿過細胞壁;同時它是壹種強氧化劑,能損傷細胞膜,釋放蛋白質、RNA、DNA等物質,影響許多酶系統(主要是葡萄糖磷酸脫氫酶的巰基被氧化破壞),從而引起細菌死亡。氯對病毒的作用在於對核酸的致命損傷。指出病毒比細菌更耐氯,原因可能是病毒缺乏壹系列代謝酶;氯容易破壞-SH鍵,但很難使蛋白質變性。

2.2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

氯化消毒的效果受以下因素的影響:氯的用量、接觸時間、PH值、水溫、水的濁度以及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

2.2.1氯用量:

用氯和含氯化合物消毒飲用水時,氯不僅與水中的細菌發生反應,還能氧化水中的有機物,還原無機物。所需氯的總量稱為“氯需求量”。為了保證消毒效果,加氯量必須超過所需水量,使部分有效氯在氧化殺菌後仍能殘留,稱為“余氯”。壹般在水中加入氯後,要接觸30分鐘,水中至少要保持0.3 mg/L的遊離余氯。在配水管網末端,遊離余氯不應小於0.05 mg/L,余氯可分為遊離余氯和結合余氯、遊離HOCl、OCl-和Cl2NH2Cl和NHCl2等化合物。前者殺菌力強,後者殺菌力弱。

2.2.2聯系時間:

氯加入水中後,必須與水保持壹定時間的接觸,才能充分發揮其消毒作用。用遊離有效氯(HOCl和OCl—)消毒時,接觸時間至少應達到30分鐘,遊離余氯應達到0.3-0.5mg/L;氯胺(NH2C1和NHCl2)消毒時,接觸時間應為L-2小時,結合余氯達到1-2 mg/L。

2.2.3水的PH值:

次氯酸是壹種弱電解質,其離解度取決於水溫和水的PH值。當PH值小於5.0時,HOCL以100%的形式存在於水中。隨著PH值的增大,HOCl逐漸減小,OCL-逐漸增大。當PH值為6.0時,HOCl在95%以上;當PH值大於7.0時,H0CL的含量急劇下降。當ph = 7.5時,HOCl和OCl-幾乎相等;當PH值大於9時,OCl-接近100%。根據對大腸桿菌的實驗,次氯酸(HOCl)的殺菌效率比次氯酸離子(OCL-)高80倍左右。因此,消毒時要註意控制水的PH值,不要過高,以免產生較多的OCl-和較少的H0CL,影響殺菌效率。用漂白粉消毒時,由於同時產生Ca(OH)2,PH值可升高。因此,當漂白粉因存放不當或存放時間過長導致有效氯含量較低時,消毒效果會受到影響。

二氯胺比壹氯胺有更高的殺菌作用,而三氯胺幾乎沒有殺菌作用。它們之間的生成比例取決於氨和氯的相對濃度、PH值和溫度。壹般來說,當PH值大於7時,壹氯胺的用量較多。當pH = 7.0時,壹氯胺和二氯胺大致相等;PH值小於6.5時,主要是二氯胺;三氯胺只在PH值小於4.4時存在。

2.2.4水溫:

水溫高,殺菌效果好。水溫每升高10℃,對細菌的殺滅率增加2-3倍。

2.2.5水的濁度:

用氯消毒時,產生的次氯酸(HOC1)和次氯酸離子(OCl-)必須與水中的細菌直接接觸才能達到消毒效果。如果水的濁度高,懸浮物多,細菌大多附著在這些懸浮物上,氯的作用達不到細菌本身,會降低殺菌效果。由此可見消毒前混凝、沈澱、過濾的必要性。懸浮顆粒對消毒的影響因顆粒性質和微生物種類而異。比如粘土顆粒吸附微生物後,對消毒效果影響不大,而糞便、尿液中的細胞碎片或汙水中的有機顆粒與微生物結合,會使微生物得到明顯的保護。由於體積小,表面積大,病毒很容易吸附成團,因此顆粒對病毒的保護作用比細菌更大。

2.2.6水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

不同的微生物對氯的耐受性不同。除腺病毒外,腸道病毒比腸道致病菌對氯的耐受性更強。消毒往往達不到100%的殺滅效果,常以99%、99.9%或99.99%的效果作為參數。因此,如果消毒前水中的細菌過多,消毒後水中的細菌數量就不容易達到衛生標準的要求。

3.氯消毒的幾種方法

3.1普通氯化消毒法

當水中所需的氯量較低,基本沒有氨(< 0.3 mg/L)時,加入少量的氯就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這種方法主要產生遊離余氯,要求接觸時間短,效果可靠。但要求源水汙染輕,基本不含酚類物質(氯可與酚形成有氣味的氯酚);遊離余氯不穩定,在長管網中不容易保持到管網末端。

3.2倍氯消毒法

超過斷裂點的加氯量用於在水中形成適量的遊離余氯,稱為斷裂點氯消毒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消毒效果可靠;能明顯降低錳、鐵、酚和有機質的含量;並具有降低氣味和色度的作用。缺點是消耗大量的氯氣,所以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氯化副產物三鹵甲烷;提前搞清楚折點加氯量比較麻煩,有時水樣折點不明顯;會使水的PH值過低,必要時需要用堿調節。

3.3氯胺消毒方法

在水中加入氨(液氨、硫酸銨或氯化銨),加氯後生成壹氯胺和二氯胺。這種方法就是氯胺消毒。氨氯比要通過實驗確定,其範圍壹般為1: 3-1: 6。該方法的優點是:三鹵甲烷的生成量明顯低於普通氯化法;如果先投氨再投氯,可以防止氯酚的臭味,結合余氯穩定,可以在管網中維持較長時間,從而保證管網末端余氯。缺點是:氯胺的消毒作用不如次氯酸強,需要足夠長的接觸時間(2小時),余氯含量高(1-2 mg/L),所以接觸時間長,成本貴;由於需要加入氨,操作復雜;殺毒效果差。

3.4過量氯消毒方法

當水源受到有機物和細菌的嚴重汙染時,或在野外作業和行軍條件下需要在短時間內達到消毒效果時,可向水中投加過量的氯,使余氯達到L-5 mg/L,消毒後的水需要用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或活性炭脫氯。

4.氯化位置和設備

4.1氯化位點

在凈水過程中,加氯的位置可選擇為:4.1.1。過濾前加氯是指在混凝沈澱前加氯。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混凝沈澱,防止藻類生長,但容易產生大量氯化副產物。

4.1.2過濾後加入氯氣。

在過濾水中加入氯來殺滅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這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也可以分兩次加氯,即混凝沈澱前壹次,過濾後壹次。

4.1.3氯化中途

當輸水管道較長時,應在管網中途向增壓泵站或蓄水池泵站加氯。這種方法既能保證末端余氯,又能防止水廠附近管網水中余氯過高。

4.2氯化設備

大中型水廠壹般采用液氯消毒。液氯和幹氯對銅、鐵、鋼等金屬無腐蝕性,但遇水或潮濕時化學活性增強,對金屬腐蝕性很強。因此,為了避免氯瓶進水,氯瓶內的氯氣不能通過管道直接加入水中,必須經過加氯器後加入。加氯設備有很多種,如真空加氯機和轉子加氯機。

真空氯化器的上部是玻璃罩,浸沒在水盤中,罩內壓力低於大氣壓力。液氯鋼瓶中的氯氣經減壓氣化後被吸入玻璃罩內,再通過另壹個管孔引至水噴射器,與壓力水混合後送至氯化點。旋轉氯化器鋼瓶中的氯氣首先進入旋風分離器,然後經過彈簧隔膜閥和控制閥到達旋轉流量計和轉移玻璃罩。在水射流的抽吸下,氯氣與壓力水混合溶解,氯氣濃度大於65438±0%,然後通過氯化管道送至氯化點。加氯點應選在無壓管道上。最近國內壹些水廠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真空加氯系統,可以根據原水流量和加氯後的余氯自動運行。小型水草可以用漂白粉消毒。所用漂白粉的有效氯應達到25%。漂白粉溶液的混合和添加要有兩個桶,以便輪流使用。溶液桶內可配制濃度為1%-2%的漂白粉澄清液備用。有的水廠還用漂白粉片或次氯酸鈉消毒。

5.氯化消毒的安全性。

5.1氯化副產物的形成及危害

氯化消毒在殺滅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同時,氯與水中的有機物發生反應,產生壹系列氯的副產物。壹般將水中能與氯形成氯化副產物的有機物稱為有機前體物。天然水中的有機前體物主要是腐殖質(包括腐殖酸和富裏酸),其次是藻類及其代謝產物、蛋白質等。腐殖質是形成三鹵甲烷的主要前體,三鹵甲烷是氯化消毒過程中氯化的副產物。三鹵甲烷屬於揮發性鹵代有機物,主要有四種:氯仿、溴二氯甲烷、溴壹氯甲烷和溴仿。其中氯仿含量最高。據研究,氯仿對動物有致突變和致癌作用。

氯化副產物中的非揮發性鹵代有機化合物包括鹵代乙腈、鹵代乙酸、鹵代苯酚、鹵代酮和鹵代醛。目前,這些物質很難被現有儀器檢測出來,但仍具有壹定的突變性和致癌性。

5.2預防和控制措施

氯化副產物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盡可能選擇有機前體物含量低的水源;加強混凝、沈澱、過濾等凈化措施;防止制水構築物中藻類的生長,以減少有機前體物的含量;改進加氯消毒方式,如取消預加氯,避免斷點加氯消毒,在管網中間加氯,減少加氯副產物的形成;用顆粒活性炭過濾,除去形成的氯化副產物;此外,二氧化氯或臭氧可考慮作為氧化劑/消毒劑,氯胺也可用於消毒。6.氯制劑效果的測定飲用水消毒用氯制劑包括液氯、漂白粉、漂白粉濃縮液和次氯酸鈉等。其消毒效果取決於有效氯的含量,液氯中含有99%以上的有效氯;新鮮漂白粉含有效氯30%-35%;漂粉精含有效氯高達60%-70%;新生產的次氯酸鈉有效氯為13%-14%。漂白粉有效氯含量必須在25%以上,次氯酸鈉有效氯含量必須在10%以上,才能作為飲用水消毒劑使用。可用碘量法測定有效氯。原理是氯在酸性溶液中與碘化鉀氧化,放出相當量的碘,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碘,然後根據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用量計算含氯化合物中有效氯的含量。漂白粉中的有效氯也可以用比較簡單的藍墨水快速測定法來測定。因為藍色墨水可以被有效氯漂白,所以可以根據消耗的藍色墨水的體積計算出漂白粉中有效氯的含量。

飲用水加氯消毒時,會涉及到加氯量、需氯量、余氯三個指標。加氯量是指水中加入的氯的量。

所需氯量是指飲用水消毒所需的氯量。

余氯是指水中經過壹定時間的消毒後,剩余的氯量。加入的氯的量減去殘余氯的量就是水中所需的氯的量。飲用水中余氯的作用是證明消毒效果,防止飲用水再次被汙染。余氯有三種形態:總余氯、結合余氯和遊離余氯。

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集中式供水出廠水中遊離余氯含量不得低於0.3 mg/L。

余氯的測定方法有:碘量法測定總余氯,原理與有效氯相同;采用鄰甲苯胺比色法測定總余氯和遊離余氯。原理是在PH小於1.3的酸性溶液中,余氯與鄰甲苯胺反應生成黃色醌類化合物,用目視比色法定量。鄰甲苯胺-亞砷酸鹽比色法可分別測定三種形式的余氯和幹擾假色。其原理是余氯與鄰甲苯胺生成黃色化合物後,亞砷酸鹽不會變色。如果先加入亞砷酸鹽將余氯還原為氯化物,余氯不能與鄰甲苯胺反應生成黃色化合物,溶液顏色為幹擾物的假色。根據亞砷酸鹽和鄰甲苯胺的加入順序,通過控制不同的顯色時間,可以分別測定遊離余氯、化合物余氯和總余氯的含量,消除假色幹擾。

由於鄰甲苯胺的致癌性,目前國際上已經取消了這種比色法,采用DPD法測定水中余氯(包括遊離氯、結合氯和總余氯)的含量。原理是氯在酸性條件下與D.P.D反應生成壹種粉紅色的產物,顏色深淺與水中余氯含量成正比。根據加入試劑的順序,可以檢測三種不同的余氯。

其他消毒

二氧化氯消毒。

20世紀40年代,歐洲壹些國家發現二氧化氯(C102)對水消毒效果較好,但因其制作復雜,價格昂貴,過去未被重視。近年來,國外在尋找新的消毒劑以避免氯消毒帶來的不良影響時,其研究和應用日益增多。據統計,1977年歐洲有上千家水廠使用二氧化氯,美國有103家水廠使用二氧化氯消毒。近兩年,國內也出現了用二氧化氯消毒飲用水的水廠。

1.1二氧化氯的理化性質

二氧化氯在常溫下為橙色氣體,熔點為-59.5℃,沸點為11℃。其在冷水中的溶解度為2.9g/L(即4℃時的溶解度),在熱水中分解為HCl02、C12和O2。二氧化氯溶於水,但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在水中極易揮發。其溶於水呈黃綠色,露天存放時可被光分解。所以不適合儲存,必須現場生產時使用。存放在密閉避光的地方非常穩定,如果稍微酸化(PH6)就更穩定了。二氧化氯容易爆炸。當在空氣中的濃度大於10%或在水中的濃度大於30%時,具有爆炸性。因此,生產中經常用空氣沖洗二氧化氯氣體,使其濃度低於8%-10%。當這種氣體溶於水時,水中二氧化氯的濃度約為6-8毫克/升

二氧化氯在酸性條件下極易氧化。

1.2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

根據研究資料,二氧化氯對細菌、病毒和真菌孢子有很強的殺滅能力。由於CLO2是壹種不穩定的化合物,它不含以H0Cl和H0Cl-形式存在的有效氯,但其濃度常以有效氯表示。Cl02的氯原子是四價的,還原成氯化物會得到五個電子,所以它的氧化力是氯氣的五倍,有效氯含量為26.3%。所以二氧化氯是壹種非常有效的飲用水消毒劑。二氧化氯對微生物的殺滅原理是:二氧化氯對細胞壁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滲透性,能有效氧化細胞中所含的疏水酶;能與半胱氨酸、色氨酸、遊離脂肪酸反應,快速控制生物蛋白的合成,增加膜的通透性;並能改變病毒衣殼蛋白,導致病毒失活。

1.3二氧化氯的毒性

二氧化氯及其歧化形成的亞氯酸鹽和氯酸鹽具有壹定的毒性。C1O2-可引起動物溶血性貧血和變性血紅蛋白血癥,CLO2還可降低血清甲狀腺素。動物實驗證明,只有接觸到高濃度的二氧化氯和歧化產物亞氯酸鹽,才會產生不良影響;低劑量暴露壹般不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比如有人用小白鼠做實驗,喝含亞氯酸鹽100mg/l的水,可以明顯降低其血紅蛋白含量;飲用含量為10mg/l的水並沒有引起這種變化。讓大鼠長期飲用含二氧化氯10mg/l的水,兩年後對動物健康無有害影響。

1.4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可單獨用於飲用水消毒,也可與其他消毒劑聯用。如果在產水前采用CL02作為預處理,然後在過濾水中加入氯氣,可以防止過量三鹵甲烷的形成,減少構築物上藻類的生長,避免管網水中C102、C102-和CL03-總量超標。

二氧化氯的投加量與水源水質有關。壹般僅用於消毒的劑量為0.1-0.3 mg/L,預處理的劑量為0.6-1.5mg/L。但無論如何,余氯量應與遊離氯量相同,管網中CL02、C102-和CL03-的總量應低於1 mg/L。

影響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溫度,隨著溫度的降低,其消毒效果逐漸減弱。但消毒效果不受PH值(PH 6-10)的影響,比氯適應性更強,尤其適用於高堿度水源水的消毒。也不受天然水源中常存在的氨的影響;因此,二氧化氯作為飲用水消毒有其獨特的實用性。

1.5二氧化氯消毒的優缺點

二氧化氯是壹種強氧化劑,在水消毒中具有以下獨特優勢:可減少水中三鹵甲烷等氯化副產物的生成;當水中含有氨時,不與氨發生反應,二氧化氯的氧化和消毒不受影響;能殺滅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病毒;消毒不受水的pH值影響;經過二氧化氯處理後,水中余氯穩定持久,防止再汙染的能力強;因其強氧化性,能去除水中的顏色和味道,不與苯酚形成氯酚味;鐵和錳的去除效果強於氯;二氧化氯水溶液可以安全地生產和使用。其缺點是:二氧化氯具有爆炸性,必須現場配制,立即使用;低氯含量的二氧化氯制備復雜,成本高於其他消毒方法。二氧化氯的歧化產物可引起動物的溶血性貧血和變性血紅蛋白血癥等毒性反應。

2.紫外線消毒

2.1紫外線消毒原理

能殺滅病原微生物的紫外線波長主要是200-300nm,其中240-280 nm的殺菌力較強,254nm的殺菌力最強。紫外線殺滅病原微生物的原理是,當微生物受到照射時,紫外線可以穿透微生物,作用於核酸、原生質蛋白和酶,引起化學變化,導致微生物死亡。據研究,紫外線使DNA上相鄰的胸腺嘧啶鍵合成二倍體,導致DNA失去轉錄能力,致病微生物死亡。

2.2紫外線消毒法

用紫外線對飲用水進行消毒時,壹般使用紫外線飲用水消毒裝置。消毒裝置為管狀,使水從壹側進入,從另壹側流出,管道用紫外燈照射。目前,紫外線燈是壹種高壓應時汞燈。用於飲用水消毒的設備有兩種:套管水(浸沒式)和反光罩(水面式)。套管進水式是燈管外面有壹個應時套管,水流經燈管消毒;反射器型采用表面拋光的鋁反射器,將紫外線輻射到水中,處理後的水是自由表面流。燈管的有效壽命為500小時,燈管分為低壓燈管和高壓燈管。高壓燈管比低壓燈管單位時間消毒的水量多。采用紫外線消毒時,水的色度和濁度應較低,水深不超過2cm,光照時間為10-100 s。

2.3紫外線消毒的優缺點

紫外線消毒的優點是接觸時間短,殺菌效率高,不改變水的理化性質。不產生殘留物質和不良氣味;缺點是消毒後的水中沒有持續的殺菌效果,每個燈管處理的水量有限,需要定期清洗更換(每周用酒精棉球清洗燈具),成本也貴。所以除了單位供水可以用紫外線消毒外,壹直沒有廣泛使用。

3.臭氧消毒

3.1臭氧的物理和化學特性

臭氧也叫臭氧。臭氧是已知的最強氧化劑。常溫下為淡藍色爆炸性氣體,有特殊氣味。臭氧氣體經低溫壓縮後可為液體,其沸點為-112.3℃。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氣大13倍,但由於其分壓較低,常溫常壓下每升溶液只能得到幾毫克。臭氧穩定性極差,常溫下可自行分解成氧氣,釋放出新的生態氧氣;

3.2臭氧消毒的優缺點

臭氧消毒的優點是:消毒效果優於C102和CL2低劑量;接觸時間短;PH值在6-8.5的範圍內是有效的。不影響水的感官特性,還具有除臭、顯色、除鐵、除錳、除酚等多種功能;除水中的溴離子外,不產生三鹵甲烷;用於預處理時,可促進絮凝和澄清,減少混凝劑的用量,從而減少化學汙泥量。缺點是:投資大,比氯化消毒成本高;水中的O3不穩定,控制和檢測O3需要壹定的技術。沒有殘留的消毒劑,出廠水中也沒有殘留的03(03對管道有很強的腐蝕作用,不允許有殘留的03),所以後期需要二次消毒,防止細菌滋生。

消毒方法的應用

1.大中型水廠

目前,我國大部分水廠采用氯消毒。氯消毒效果好,具有持續消毒效果(管網余氯),成本低於其他消毒方式。但由於氯氣具有刺激性和危害性,對金屬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因此需要有專門的加氯機、加氯室和氯氣倉庫,以保證加氯的安全性。通常將裝有液氯的氯瓶放在秤上,在加氯過程中隨時觀察氯瓶的重量,以便檢查氯瓶內殘留的液氯,防止氯瓶被倒空,同時也要防止加氯機的水在使用過程中被倒回氯瓶內。由於氯氣比空氣重,在加氯間和氯倉外墻下部安裝排氣扇,排除室內積聚的氯氣;氯氣倉庫和加氯間應設置漏氣檢測報警裝置,以預防和處理氯氣泄漏事故,加氯間還應設置應急中和處理池(內裝石灰水)。

加氯後,應加強對余氯的連續監測。有條件時,應在氯化現場設置余氯連續測量儀。目前國內很多大型水廠采用自動加氯,也有部分水廠采用電腦控制加氯。

為了減少沈澱池和過濾器中藻類的生長,壹些水廠采用過濾前加氯、過濾後加氯的方法。但過濾前加氯會使氯與水中的有機物反應生成三鹵甲烷等物質。所以建議過濾前用臭氧或二氧化氯消毒,過濾後用氯氣消毒。

目前小型水廠有氯氣消毒法和漂白粉消毒法。由於漂白粉中的有效氯具有揮發性,所以應測定每批購買的漂白粉中的有效氯含量。儲存漂白粉的倉庫應與漂白粉溶液添加室分開,並保持涼爽、幹燥和通風良好。壹般有兩個漂白粉溶解罐和溶液罐,方便輪流使用。池底坡度不得小於2%,並向排渣口傾斜。因為氯具有腐蝕性,所以應采取防腐措施。漂白粉添加間應與壹級泵房分開,采用自然通風。室內地面坡度不應小於5%。

漂白粉的添加方法:先將400-500公斤水加入每50公斤包裝中攪拌成10%-15%的溶液,然後加水調整濃度至1%-2%,澄清後用計量設備投入過濾水中。漂白粉溶液可以通過重力或註水的方式加入到水泵的吸管中。

2.企業和農村水廠

2.1企業自來水廠消毒

由於供水量小,管網相對集中,企業目前對飲用水多采用消毒方式。氯化消毒、漂白粉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線消毒、二氧化氯消毒,部分用次氯酸鈉消毒。

次氯酸鈉由次氯酸鈉發生器電解食鹽產生,有效氯含量為1%-5%。次氯酸鈉容易被陽光和溫度分解,所以要準備好次氯酸鈉,就地添加。工業次氯酸鈉有效氯含量為10%-12%,但由於其不穩定性,購買時應進行檢測。存儲時間應在1個月內。加藥方式為重力加藥,通過水封箱註入水泵吸水管,也可以用水槍加入壓力管。當有效氯濃度為1-6mg/L時,每噸水中加入約10-60ML次氯酸鈉溶液。

2.2農村供水系統

農村自來水廠,供水方式多為深井、水塔,也有使用地表水、完全處理的供水方式。農村自來水廠的飲用水消毒方法因經濟條件不同而不同。大部分采用漂白粉消毒、次氯酸鈉消毒,少數水廠采用液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線消毒。

3.農村分散供水

目前,我國農村仍有相當比例的分散式供水面。為了保證飲用水水質的衛生安全,井水必須經常消毒,尤其是在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井水消毒可采用普通消毒法和連續消毒法。

常見的消毒方法是每天往井裏加入漂白粉(或漂白粉精)溶液。消毒前,應測量井的水深和直徑,計算井水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取井水樣品來確定氯的需求量。根據井水量和加氯量(或需氯量)計算每次消毒所需的漂白粉重量(其有效氯含量也應事先確定)。將漂白粉加水調成糊狀,再加水攪拌,將澄清液倒入井中,用幹凈的水桶或竹竿在井中攪拌,半小時後從井中取水樣測定余氯含量,使其保持在0.3-0.5 mg/L為宜,余氯不足或過多,說明加藥量過少或過多,應作為下次消毒的參考。井水消毒壹般壹天兩次,早上人用水前壹次,下午壹次。

  • 上一篇:惠州市鑫福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靈芝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