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城隍廟小區的宋阿姨每隔壹段時間都要處理壹些家裏的過期藥。仔細查看了宋阿姨的小藥箱,感冒藥、消炎藥、止咳藥、退燒藥等壹應俱全,其中感冒藥就有7種。宋阿姨說,這些藥大多是在醫院看病時開的,醫生經常是整盒整盒地開,有時明明1盒就夠了卻開兩盒。這次吃不完,下次再去醫院又開了壹堆藥,久而久之,藥越攢越多,直到它過期失效。
除了醫生開大處方之外,藥店拒絕拆零售藥也是造成藥品浪費的壹個重要原因。市民王女士前兩天去給兒子買消化藥,壹盒藥***有600粒,分裝在10支小塑料管中,按要求5個月的寶寶壹天只能吃5粒,王女士粗略算壹下,這盒藥就算兒子天天吃也得吃上120天,而這種藥壹般用了三四天就會見效。於是,王女士便詢問藥店能否拆零賣,可她走了好幾家藥店都被拒絕了,無奈,王女士只好買了壹整盒。隨後走訪了幾家大型藥店,當提出可否將藥拆零賣時,都被拒絕了,理由是“藥拆開了不好賣”。
此外,大多家庭都有儲備壹些常用藥品的習慣,特別是有醫保的家庭,覺得藥品來的容易,所以就讓醫生多開些藥放在家裏儲備起來,結果直到過期變質也用不完,造成了藥品大量浪費。
藥品由化學物質組成,它不是普通垃圾,隨意丟棄會對環境造成汙染,而更為可怕的是,大量過期藥品如果得不到有效監管,壹旦流入上門收購的不法商販手中,經過重新包裝以後再流入藥品市場,後果將不堪設想。
如何能化解藥品浪費的困局?相關部門要加強教育和宣傳力度,引導醫生按需開藥,不開大處方,讓市民懂得合理使用和儲存藥品,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此外,應該積極調動起藥店拆零服務的積極性,滿足消費者拆零購藥的需求。同時,藥品生產企業應為藥品包裝“瘦身”,將單位包裝量設計得更合理,更適合消費者的需要。只有多方合作,齊抓***管,才能有效遏制藥品浪費,使藥品資源得到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