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分類:北艾、海艾、蘄艾、宛艾。
1、北艾: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言曰:“湯陰者謂之北艾”。湯陰伏道之艾,聞名於世,因扁鵲墓而得名,名醫扁鵲被秦太醫令李醯殺害於湯陰伏道,後人為之修墓建廟,墓旁土地普植艾苗,歷宋、金、元、明、清各代,歲永年久,號稱艾園。
2、海艾:
海艾即今天浙江寧波及其附近地區的艾草。宋代蘇頌的《圖經本草》則記載曰:“艾葉,……今處處有之,以復道及四明者為佳。”這裏的四明,就是今天的寧波地區。《本草綱目》記載:“四明者謂之海艾”。
3、蘄艾:
明弘治年間定稿的《本草品匯精要》記載:“生田野,今處處有之,……道地:蘄州、明州。”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蘄春,明州就是今天的浙江寧波及附近地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首次提出了“蘄艾”之名。書中寫道:“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從此,蘄艾躋身中國名艾之列。
4、宛艾:
宛艾是指生長在伏牛山脈的艾草,伏牛山脈主要位於河南南陽,河南南陽,古時簡稱宛,所以就把南陽的艾草,稱為宛艾。南陽最早有關艾草的文字記載可追溯到東漢末年,張仲景所撰寫的《傷寒論》是我國壹部劃時代的醫學專著。
艾草種植條件要求:
1、溫度條件:
艾草耐寒性比較好,不同的季節,對溫度的需求不壹樣,冬季溫度保持在8攝氏度左右即可,其他季節溫度保持在15—25攝氏度即可,在北方,冬季天氣過於寒冷,需要做壹些保暖措施來保證它不被凍傷,比如搬入室內、蓋膜等。
2、光照條件:
艾草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光照供應充足,有利於艾草生長,陽光過於強烈,艾草植株容易被曬傷,所以夏季要適當遮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