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下最大的壹個深潭叫 "龍潭",瀑高五六米,潭水深不見底。潭上平坦處,有壹古剎,即著名的 "鳳山寺"。由於年久失修,鳳山寺已坍塌大半。但從現存的山門和廂房以及遍布斷碑殘瓦和正殿屋脊殘留的琉璃構件,可以想見當年寺廟香火鼎盛的盛景。
從鳳山寺對面的公路上山,沿途滿坡都是原始次生林,其中櫟樹叢生,夾雜著槲樹蘇木和不知名的灌木。行走其間,但見綠樹繁茂,紅葉滿山,老樹參天,新枝挺拔,再加上谷底傳來的泉水溪流聲,讓人心中陡生壹縷難言的韻味。村裏別致的石屋散落在山間難得的壹塊平地上。
澠池縣委舊址是壹座坐北朝南的石頭民居,兩排三間廂房相對而立。據住在這裏的壹位邵姓村民說,原來的房子年久失修,是他家按原樣重建的。
坐在門前紅褐色的石墩上,望著紅褐色的石屋,我的思緒,立刻馳騁在56年前新年剛過的那場大雪中。國民黨胡宗南部第壹師進駐澠池。澠池縣地主武裝頭目、苗道會頭目帶著地圖和搜集到的情報找到師長羅烈,懇請他出兵圍剿馬跑泉。羅烈根據地主武裝提供的情報,命令七十八旅攻打馬跑泉。國民黨澠池遊擊第十七支隊、澠池自衛隊和苗刀會自告奮勇,帶路搜山清剿。
得到敵人準備進攻的情報,上級命令濟源民兵黃河支隊的壹個連趕來增援。民兵連駐紮在馬跑泉。
傍晚,我們埋在山路上的壹枚地雷爆炸了。哨兵下山查看,見壹條狼狗被炸死,便放松了警惕。然而,那只狼狗不是別人,正是敵人放出來探路的軍犬。
黃河支隊民兵連冒雪出操時,連長謝長庚發現東邊山上有人。正當他準備派人去打探情況時,山頂上打響了信號彈,敵人從東、南、西三面同時發起進攻。我軍對敵人的偷襲準備不足,投入兵力多,加之倉促應戰,敵眾我寡,武器落後,只能利用密林和有利地形進行頑強抵抗。經過壹段時間的激戰,我方逐漸陷入被動。戰至天明,退守在武侯廟山頭的我軍決定分三路突圍:李仲民率70余名機關幹部向新安縣城懸崖方向撤退;李壹民、吳大明率縣大隊和各區幹部向石門溝方向撤退;黃河支隊負責掩護再向北撤退。
由於城崖底已被國民黨軍占領,李忠民帶人趕到這裏,立即被敵人包圍,70余人全部被俘。李壹民、吳大明率領的壹部利用熟悉的地形安全撤回石門溝。黃河支隊大部也順利撤回安全地帶。
負責斷後的20多名民兵不熟悉馬跑泉壹帶的道路和地形。為了掩護主力撤出戰鬥,他們沿著山路邊打邊撤。到中午時分,民兵分隊撤到壹個叫 "老牛圈 "的山梁上,才知道這是壹個三面懸崖的絕地。國民黨軍和苗、道會因寡不敵眾,向 "老牛圈 "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我民兵拼死抵抗。經過幾個回合的攻擊,我方只剩下胡振國、韓誌華、宋明銳、崔彪四名戰士。他們在向敵人打完最後壹顆子彈後,退到懸崖邊,折斷槍支,跳下幾十米高的懸崖。
在這四位勇士中,胡振國是唯壹的幸存者。跳下懸崖後,他摔在壹塊突出的巖層上,被樹枝掛住。在懸崖半腰,胡振國拆下背包,把被子的面和身上的棉衣、棉褲撕成布條,卷成繩子,順著繩子綁在樹上,背著壹塊棉絮,凱旋逃回大本營。宋明瑞、崔疙瘩當場犧牲,韓誌華負傷倒地,被當地群眾救起。第二天,負責搜山的廟道會從群眾家中搜出韓誌華,將其折磨致死。
我們在馬跑泉見到了今年76歲的周林春。馬跑泉事件發生時,周林春只有20歲,是我黨培養的秘密情報人員。他指著澠池縣委舊址東邊的壹棟房子告訴我,韓誌華就是在這棟房子前被廟道會抓回時活活捅死的。
由於叛徒告密,廟道會得知韓誌華負責掩埋了39支步槍,便要求他說出掩埋地點。韓誌華對廟道會負責人說:"槍是我埋的,但不能告訴妳們。我們不能讓妳們反動派拿我們的槍打我們!"廟道會頭目用刺刀威脅說:"妳不說,我就戳死妳!"韓誌華說:"在妳們手裏,要殺要剮隨便妳們!"於是,敵人開始用刺刀戳韓誌華的腿,每戳壹下,就問他是否繳槍。
周林春老人說,當時,韓誌華時而咬牙怒瞪,時而高呼 "毛主席萬歲",他的腰部以下被敵人戳了上百刀,鮮血淋漓,慘不忍睹,但他始終沒有說出埋槍的地點。
在周林春的帶領下,我們沿著榛子叢中蜿蜒的小路,踏著革命先烈的足跡,登上了 "老牛圈"。
"老牛圈 "的出入口,壹邊是十幾米高的紅墻,壹邊是深不見底的懸崖。陡崖之上,飛瀑如雨,清泉如淚,泉聲如泣。撫摸著像書頁壹樣層層疊疊的紅色砂巖,我想到了赫爾岑的名言:書籍--是這壹代人留給下壹代人的精神財富。是的,在這裏,我面對的是壹本巨大的書,字裏行間寫滿了鮮血的紅色和生命的綠色。
跑馬泉是壹口直徑和深度均不足1米的水井,水質清冽甘甜,遇雨不增,遇旱不減。當年,這眼泉水曾滋潤過300多人的革命隊伍,如今,它依然是馬跑泉村近140人的 "命根子"。
在泉水東側數百米的山坡上,躺著三位 "火星泉事件 "的烈士。據當地人介紹,這三具烈士遺骸,是1968年從 "老牛圈 "下面的山溝裏遷移至此的。
孫海祿14歲參加革命,19歲當上遊擊隊長。馬跑泉事變那天,為了掩護戰友突圍,他抱著機槍、步槍悶在東山口壹塊巨石後面。當時,通訊員要求留下與他並肩作戰,續海樓堅決不同意。他嚴肅地說"妳帶著黨的重要文件,這比我們的生命還重要。我命令妳們立即突圍!快走!"經過近5個小時的戰鬥,續海璐打光了250發子彈和4顆手榴彈,彈盡糧絕被俘,就義時年僅26歲。澠池人民為了紀念他,把東關街改名為 "海陸街"。
我們采集了黃菊花、紫烏頭和紅山楂,擺放在烈士墓前。這時,天空下起了雨。淅淅瀝瀝的雨水在天空中為這些無名烈士拉起了壹幅巨大的挽幛。
淋著冷雨,我的眼前出現了毛澤東同誌題寫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三年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