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的定義如下:
稅法是國家制定的調整國家與納稅人在稅收征管中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我國沒有叫稅法的法律。稅法是與稅收有關的壹系列法律法規的總稱。總的來說就是告訴我們誰應該納稅,交多少稅,怎麽交。
按照這些法律法規的內容分類,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
實體法就是規定具體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權利和義務。
程序法就是規定具體納稅過程中可能涉及的稅務機關、納稅人等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二、有哪些稅?
我把教材目錄貼上來,大家壹看就知道有哪些稅。
教材1 * * *共14章,包括三個部分:第壹部分是基礎理論(第1章),第二部分是具體稅種(第2章-12章),第三部分是國際稅收與稅收征收程序(第13章-14章)。
第二部分是具體稅種。壹* *涉及18稅。
三。稅法的要素
稅法要素主要包括六個: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率、減免稅、納稅環節、納稅期限。
1.納稅人
納稅人是稅法規定的納稅人、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換句話說,最終的納稅人是法人和個人。
此外,還有兩個與納稅人相關的概念:扣繳義務人和征收義務人。
代扣代繳義務人,是指有義務從其持有的納稅人的收入中代扣代繳其應納稅款的企業、單位和個人。
扣繳義務人本身不是直接納稅人,只是代稅務機關扣繳稅款,然後轉交給稅務機關,承擔扣繳義務。
比如發工資,公司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妳拿到的工資就是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後剩下的部分。
扣繳義務人是指通過與納稅人的經濟往來,負有向納稅人收取應納稅款並代為繳納的義務的單位或者個人。
扣繳義務人本身不是直接納稅人,也不是有征稅權的國家稅務機關。他只是在向納稅人收了壹些錢時,才把應納稅款收上來,然後轉給稅務機關,承擔征收義務。
比如,買過車險的人都知道,每年買交強險的時候,賣交強險的保險公司會把每年的車船稅壹起收,然後保險公司統壹轉給稅務機關。
代扣代繳和代收代繳義務人和代收代繳義務人可以通過名稱很好的區分。壹種是“扣款”,匯款時必須扣款;壹種是“收藏”,只有收錢才能收藏。結合我上面舉的例子就更好理解了。
2.稅收目標
征稅的對象也叫征稅的對象,意思是征稅什麽。這個對象在稅法上稱為“稅目”,可以理解為征稅的對象。
征稅對象反映了具體稅種的征稅範圍,也是壹個稅種區別於另壹個稅種的主要標誌。
3.稅率
稅率應該是個常用詞,表示征稅的深度。但這裏需要註意的是,並不是說稅率壹定要按比例征稅,也可能不按比例征稅。請繼續閱讀。
稅率有三種基本形式: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和固定稅率。
我國現行稅率有:比例稅率、超額累進稅率、超額累進稅率和固定稅率。
(1)比例稅率
比例稅率是按照壹定比例征稅的稅率,如增值稅的稅率為13%,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2)累進稅率
累進稅率是隨著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稅率,表現為將征稅對象(即征稅對象)按照金額劃分等級,不同等級規定不同的稅率。
如果用金額的增加除以上述金額水平,這就叫超額累進稅率。超額累進稅率是指超過不同額度時會有不同的累進稅率,所以這個術語很容易記憶和理解。
個人所得稅是超額累進稅率。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適用於綜合所得)
看看這個表格就知道了。在開始階段妳不需要深入了解它。稅法中有壹大章專門論述個人所得稅。
例如:
2020年,我國某公司員工全年工資20萬元,準予扣除項目合計15萬元。員工年終工資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多少?
應納稅所得額=200000-150000=50000(元)
對於5萬元,上表中的稅率為“超過3.6萬元的部分為14.4萬元”,即:
應納稅額=50000×10%-2520=2480(元)
如果上述數額水平除以壹定比例的增長,這就是所謂的超額累進稅率。超額累進稅率是指超過不同的稅率就會有不同的累進稅率。
土地增值稅是累進稅率。
土地增值稅四級累進稅率表
初始階段知道這個累進稅率就行了,不用管稅率怎麽來的。
(3)固定稅率
定額稅率就是定額單位稅,定額稅額是根據壹定的計量單位(如數量、重量、面積、體積等)直接規定的。).
意思是對某個征稅對象征收固定稅,相當於商品的單價。
目前固定稅率的稅種有: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車船稅、消費稅中的部分應稅消費品、資源稅中的部分項目和印花稅中的部分項目。(不記得了,以後我會壹個壹個詳細了解)
例如,城鎮土地每年每平方米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標準為:
大城市~30元;
中等城市~24元;
小城市~18元;
縣城、鄉鎮、工礦區~12元。
4.稅收減免
減免稅是稅收優惠,免稅是免除所有稅收,是壹種鼓勵或照顧措施;減稅就是少交稅,從稅務申請中少收稅。
減免稅的形式包括稅基降低、稅率降低和稅額降低。
這裏有壹個新詞“稅基”。稅基即計稅依據,是稅法規定的計算各種應納稅額的依據或標準。這是壹個數量。
例如,某公司5萬元利潤需按25%的稅率納稅,應繳納企業所得稅5萬* 25% = 12500元,其中5萬元為稅基,25%為稅率,12500元為應納稅額。
例如:
以稅為基礎的減免,比如上面說的個人所得稅,年收入不超過36000元的,免征個人所得稅。
稅率減免,如企業所得稅稅率壹般為25%,但對於國家支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可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
減免稅,如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
5.納稅環節
納稅環節就是根據稅法對征稅對象的哪個環節征稅的問題。比如壹個商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過程中,在哪個環節要征收什麽稅。
有的納稅人在納稅過程中只會收壹次稅,有的則會收多次稅。
比如車輛購置稅,在買新車的過程中只征收壹次,以後賣二手車就不征收了;但是增值稅只要是流通環節,不管賣多少次,每次都會征收。想想賣房子是不是這樣,每次都需要交增值稅。
6.納稅期限
納稅期限是納稅人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的期限,稅法對此有明確規定。
這裏涉及三個時間: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納稅期限、繳納期限。
(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為應稅行為發生的時間。比如銷售貨物需要繳納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是貨物發出的當天,而不是收到貨款的時間,也不是收到發票的時間。這取決於商品的流通。
(2)納稅期限
繳稅後要向稅務機關繳稅,但不可能每次發生業務都繳稅,太麻煩,成本高。所以稅法規定,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定期計算繳納稅款。比如稅,每年、每季度、每月都要固定周期計算繳納。
比如增值稅的具體納稅期可以是1,3,5,10,15,1個月或者1個季度。
(三)國庫支付期限
向國庫繳納稅款的期限,是稅法規定的納稅期限屆滿後,向國庫繳納稅款的期限。
比如某企業增值稅的具體納稅期限是1個月,那麽他的納稅期限從納稅期滿之日算起應該是15天,這裏的15天就是納稅期限。
納稅期限是企業根據業務納稅多長時間;這個稅的具體繳納時間壹定是在納稅期之後,稅法規定納稅期之後多少天之內,要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這個“多少天”就是繳稅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