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環境醫學科學研究所發布報告稱,"壹些動物實驗表明,食用轉基因食品有嚴重損害健康的風險"。至於轉基因的侵害原理,該研究所指出,插入轉基因大豆中的基因會轉移到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細菌的DNA內,並繼續發揮作用。這意味著,吃完之後,雖然我們沒有吃轉基因食品,但體內仍會繼續產生潛在的有害基因蛋白。"說白了,吃了轉基因玉米,我們的腸道細菌就變成了活生生的殺蟲劑制造廠,可能直到我們死去。"
被質疑:
首先,必須指出的是,文章中引用的采取反轉基因立場的組織(美國環境醫學學會)並沒有得到著名的美國醫學專業委員會的認可。
其次,確實有這樣壹個美國組織發布了壹份報告(與其他玉米食品相比,這些研究結果表明,與在易感昆蟲身上觀察到的毒性相比,MON810在細胞水平上對大鼠小腸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無不良影響 "和 "無不良影響"。無不良影響 "和 "可忽略不計 "這兩個關鍵詞已經表明,MON810 的安全性與非轉基因玉米沒有區別。這是因為引用者故意把實驗觀察統計的正常波動,誇大成顯著差異,歪曲了研究論文作者的結論。
第二篇論文是關於抗蟲玉米的,但結論如下:"總之,雖然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用 Bt 玉米餵養的大鼠受到了輕微的組織病理學和生物化學影響,但三代人長期食用轉基因 Bt 玉米並不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
黑體部分應該說得很清楚了。(編者譯:研究結果表明,長期食用轉基因玉米不會對大鼠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第三篇論文只是觀察到了壹些指標的變化,但並沒有說這些指標會對免疫系統造成損害,只是建議在對轉基因作物進行安全評估時考慮到這些指標。"盡管這些數據的意義還有待澄清,以確定這些改變是否反映了重大的免疫功能障礙,但這些結果表明,在轉基因生物安全性評價中,考慮腸道和外周對整個轉基因作物的免疫反應以及年齡是非常重要的。"
顯然,這份報告以及 "美國宣布轉基因生物有毒 "的說法誇大和歪曲了原始論文的研究結果。更有意思的是,作者 "腦洞大開 "的 "基因損害原理 "更是嚴重,危言聳聽。
首先,報告(https://www.aaemonline.org/gmo.php)中根本沒有提到這個入侵原理,也沒有任何正規的生物學教科書說有這樣壹個原理。其次,所謂的 "原則 "非常荒謬。"插入轉基因大豆的基因會轉移到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細菌的 DNA 中,並繼續發揮作用"!作者沒有給出任何具體的實驗依據和數據,要知道在轉基因之前人類的腸胃細菌與人類***同生活進化了幾百萬年,根本不存在到今天才突然出現的細菌之間的基因轉移。我們使用的轉基因都是自然界早就存在的,基因和基因產物都是借來的,不是憑空發明的,即使在細菌中轉移也要經過自然選擇,細菌不會接受無益基因的遺傳。而這些基因和產物對人體沒有任何影響。"這就是說,在進食後,雖然我們沒有吃轉基因食品,但體內仍在不斷產生可能有害的基因蛋白"。這句話更是前後矛盾。吃了轉基因食品後,"不吃轉基因食品 "是什麽意思?到底是吃還是不吃?
退壹萬步講,細菌表達的抗蟲蛋白對人體有多大危害?抗蟲蛋白對人體有害,這與其自身的理化特性有關。難道在農作物中表達抗蟲蛋白對人體無害,而在細菌中表達同樣的蛋白就有害嗎?轉基因及其蛋白產物的安全性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實驗來評估,完全是例行公事,不存在科學難題,既然已經批準上市,就說明這些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作者從最基本的論據支持(抗蟲蛋白的安全性),到荒謬的 "轉基因的入侵原則",根本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只是又壹次試圖通過造謠來繼續妖魔化轉基因,同時假裝是外國機構的報告結果,煽動公眾對政府監管的不信任。
我們要強調的是,科學**** 界接受的規範研究壹直表明,轉基因作物可以安全食用。與謠言文章中虛假表述的類似研究其實早已有定論,如2008年日本科學家對轉基因大豆104周轉餵F344大鼠的實驗表明,轉基因對大鼠沒有影響;2014年楊振寧課題組發表的轉基因抗蟲水稻長期食用安全性動物實驗結果也表明,食用轉基因水稻是安全的。
此前,為了平息公眾的爭論,法國和歐洲當局決定啟動三個研究項目,即歐盟資助的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與證據交流項目(GRACE)和歐盟資助的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與證據交流項目(ECE)。證據(GRACE)和歐盟資助的轉基因植物兩年安全測試(G-TwYST),以及法國資助的 "90 天後轉基因飼養 "項目(GMO90)。"(GMO90+,2014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12 月 12 日),由法國資助。所有三項研究歷時六年****,耗資 1500 萬歐元,約合 1.17 億人民幣,現已全部完成。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多家期刊和法國植物生物技術學會最近的壹份報告中,結果表明,實驗中涉及的轉基因玉米品種在動物實驗中沒有引發任何負面影響,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的潛在風險,更沒有發現與慢性毒性和致癌性有關的毒理學效應。
鑒定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曉慶
評審專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濤
出品:科學獎中國-科學辟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