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包裝壹般分為運輸包裝和銷售包裝。出口商品包裝的功能很多,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壹)保護功能
保護功能是出口商品包裝最基本的功能。為了保證出口商品的質量和數量在運輸、儲存和向國外市場銷售的過程中不受損壞或變質,應註意以下八點:
1.根據出口商品的形狀、特點、運輸環境、銷售環境等因素,采用合適的包裝材料,設計合理的包裝結構,保護出口商品。比如以前絲綢服裝的內包裝設計不好,包裝縫隙太大,封口粘合不牢,箱蓋經常下沈,打包帶容易脫落。出口後,由於包裝不好,衣服被盜嚴重,導致索賠。然後把原來的疊箱改成扁箱,用塑料膠帶和封口釘封口,最後用封條封口,這樣防盜能力大大提高,外商對新包裝非常滿意。
2.在包裝設計中,既要考慮包裝機械對包裝材料產生的沖、拉、扭、壓等物理、化學作用力,選擇能承受這些外力的包裝材料來保護內裝物,又要考慮商品流通過程中因搖晃、急剎車、頂簸、跌落等對內裝物造成的損壞,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包裝強度。
3.倉儲和堆垛會使堆垛下部的容器和內容物承受很大的重量。為了防止損壞包裝容器或內容器,應考慮包裝結構的耐壓性。
4.包裝的功能之壹是容納貨物。氣態、液態和粉狀物品不包裝就不能運輸和銷售。因此,包裝材料應能抵抗內含物的化學腐蝕。比如洗發水的某些洗滌劑可能會造成聚乙烯瓶的環境應力開裂或復合膜的分層,某些化妝品中含有的肉豆蔻酸異丙酯可能會使聚苯乙烯軟化。此外,還應考慮外部的化學和灰塵汙染。有時它不僅汙染了商品本身,還汙染了包裝本身的圖案。比如石化企業等領域,大氣中的亞硫酸氣體與包裝、印刷油墨發生化學變化,會造成褪色。
5.摩擦阻力也是壹個保護方面。由於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在包裝內跳動或旋轉,會造成表面摩擦,使其商標或其他標記不清,特別是使用凸起圖案或燙金文字時,更為嚴重。因此,應采用各種內襯結構來固定或隔離貨物,以減少摩擦。
6.要註意出口廠家與國外目標市場的氣候差異,以及沿途季節性溫濕度的變化。如果包裝材料不能適應這些變化,包裝和內容物就會開裂、破損、降解、生銹。
7.光照不僅會使印刷表面變得蒼白,還會造成食物變質和藥物失效的損失。所以可以用耐光油墨防止包裝的圖案變色,用金屬、鋁箔、彩色玻璃、彩色塑料、不透明紙等遮光材料防止光引起的內容物變質。
8.包裝的保護功能還包括防銹、防潮、防盜。防蟲、防黴、保香、殺菌、防熱或防寒、防水等。,所有這些都應根據出口貨物的性質、形狀和功能以及與國內外營銷環境(包括國外關於包裝的法律法規)相關的不同因素設計不同的保護功能,相關細節將在以下章節中討論。
便利功能
1.生產方便。對於批量生產的出口產品,首先考慮的當然是其適銷性,但也要兼顧出口廠商的資源能力和生產成本,讓兩者有機配合。比如壹個紙箱設計精美,貨架沖擊力強,但如果無法或難以進行流水線生產,也會給生產帶來麻煩。
2.方便灌裝。出口包裝容器與商品之間應有適當的間隙。因為兩者有壹定的尺寸偏差,所以包裝機械的動作也有壹定的偏差。如果它們之間沒有間隙,則不能進行包裝操作。如果用手工包裝,就不會有縫隙,導致生產效率下降。瓶罐的結構設計也要考慮方便灌裝。
3.儲存運輸方便。每個包裝容器的重量和體積應適合其運輸特點(包括貨車和容器的尺寸等。),國內外運輸過程中的堆碼和搬運要求以及國外的有關規定,以減少損失,避免浪費,提高運輸能力和經濟效益。例如,包裝設計必須使包裝尺寸適合所選擇的堆垛方法和最大有效存儲高度。再比如,智利規定每袋糧食不得超過80公斤,符合要求的貨物用手吊,超過要求的貨物用鐵鉤吊。敘利亞規定每種油品凈重不得超過10公斤;比利時、荷蘭、德國、法國、英國規定紙箱尺寸為10-20kg,因為紙箱太小容易被偷,但是超過20kg就不容易攜帶了。此外,各國班輪對超長超重貨物收取附加費。許多國家對不同商品的每包重量都有不同的稅率。
在包裝設計中,為了方便裝卸,應註意人體工程學原理的應用。人工裝卸,重量方面,壹般單位包裝重量限制在20公斤左右;如果進行連續裝卸,裝卸物件的重量壹般不應超過工人體重的40%,太大無法運輸。機械裝卸要考慮重量和體積,還要考慮吊具和包裹的配合。
4.方便展示和銷售。這是壹個重要的推廣手段。無論是結構建模還是設計,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懸掛包裝、堆碼包裝,可以充分利用超市的空間,節省商品空間;開窗、展開、配套包裝、系列包裝、組包、各種便攜包裝都是方便銷售的好形式。
5.容易打開。運輸包裝應便於零售商打開,銷售包裝應便於消費者打開。大象腰帶縫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