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司匹林:主要用於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解熱、鎮痛、消炎、抗風濕,用於高熱、感冒、頭痛、肌肉痛等。不良反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慎用或不用,可致胎兒畸形,感冒藥孕婦慎用,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2.撲熱息痛:具有解熱鎮痛作用,用於發熱、頭痛、關節痛和神經痛。不良反應:長期服用會導致腎臟損傷,過量服用會導致肝臟損傷,3歲以下兒童最好不要使用。成人每日服用不宜超過2克,每次服用0.25-0.5克,壹日3次。
3.病毒靈:主要抑制病毒增殖,對流感、副流感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用於治療感冒、流感、病毒性支氣管炎、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及病毒性角膜炎、結膜炎等。不良反應:可引起出汗和食欲不振。成人每日服 3 次,每次 0.18-0.2 克。4.布洛芬:用於解熱、鎮痛、抗風濕、痛經、牙痛、腰痛、風濕性關節炎等。不良反應:有輕微胃腸道不適,宜飯後服用。成人每日服3次,每次0.2克
5.消炎痛:有較強的抗風濕、消炎鎮痛作用,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及發熱。不良反應:可有胃腸道反應及胃穿孔、潰瘍病、精神病、癲癇等,孕婦禁用。成人口服3次,每次25毫克,兒童每公斤體重0.5毫克,每天1次。6.板藍根沖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治療扁桃體炎、腮腺炎,預防和治療小兒麻疹。成人每次口服10克,每日4次;小兒每次5克,每日4次。
7.傷風感冒片:具有壹定的抗病毒和解熱作用,主要用於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咽痛、發熱,減輕上呼吸道因傷風感冒引起的變態反應。成人每次服2片,壹日3次。
8.六神丸: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抗病毒。用於治療咽喉腫痛、感冒發熱、瘡瘍腫毒。成人每次服8-10片,小兒1歲服1片,4-8歲服5片,9-15歲服6片,孕婦忌服。
9.銀翹解毒片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熱較重,輕度感冒,頭暈頭痛,鼻塞咽痛,全身乏力,消渴等癥。成人每次4-6片,壹日2次,兒童1-2歲每次1片,3-9歲每次2片,9-15歲每次4片。
10.通宣理肺片(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癥見輕度發熱、惡寒、頭痛無汗、全身酸痛、流涕、咳嗽、咳痰。成人每次 2 粒,壹日 2 次;每次 6 片,壹日 3 次。 11.紫雪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發熱、驚風、煩躁不安、嗜睡、大便幹結,根據年齡每次服0.3克。
二、中成藥(1)感冒清熱沖劑(大青葉、板藍根、連翹、草車)適用於風熱型感冒表現為發熱或不發熱,伴有頭痛、咽痛、口幹,化驗白細胞計數及分類均不高者。每天可服用 3-4 次,每次壹袋。高燒時,每次 2 袋。咽喉腫痛者,漱口後吞服。 (2)風熱感冒片(江米、桑葉、菊花、銀花、連翹、牛蒡子、甘草、桔梗、鉤藤、竹葉、荊芥、薄荷)適用於風熱感冒,癥見畏寒怕冷、發熱或不發熱、鼻塞、咽痛、頭痛。每日 3 次,每次 6 片。 (3)銀翹散片(江米、銀花、連翹、荊芥、薄荷、甘草、桔梗、板藍根、竹葉),藥物成分與風寒感冒片相似,適應癥與風寒感冒片相同,每天可服用2-3次;每次4片。 (4)風寒感冒片(精武、防風、紫蘇、大青葉、四味青)適用於風寒感冒證候,有明顯怕冷,或發熱,伴有頭痛、鼻塞、流清水樣涕者。每日 3-4 次,每次 1 袋。 (5)午時茶(毛竹、陳皮、柴胡、連翹、白芷、枳殼、山楂、羌活、胡、防風、藿香、甘草、神曲、川芎、茶葉、厚樸、桔梗、麥芽、蘇葉)這是治療風寒感冒或內傷感冒及食物挾寒的傳統方法,每服1包即可,煎湯或開水沖服,藥汁宜多,服後最好蓋被使微汗出。
(6)川芎茶直散(薄荷、川芎、羌活、甘草、白芷、細辛、防風、荊芥)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較重者,此藥也可用於無風寒頭痛者。每周可服用兩次,每次6克。感冒藥(7)銀黃片(銀花提取物、黃芩苷)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也可用於輸卵管炎和腸炎。每天服用 3-4 次,每次 2 片
(8)消炎靈(益咽靈)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也可用於菌痢、尿路感染。每日 4 次,每次 4-6 片。 (9)清熱消炎片(蒲公英)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也可用於瘡瘍、乳腺炎。每日 4-6 次,每次 8 片。 (10)四神片(四神葉)適用於上呼吸道感染,也可用於腸道感染、外傷感染或瘡瘍癤腫。每日 3-4 次,每次 6 片。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