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雙刃劍
當然,那些從科學知識轉化出來的技術成果中,純粹只能作惡的太少。絕大部分既可以為社會造福,也可以危害社會,傷人害命。所以,“雙刃劍”才是它們最準確的比喻。
利用科學發明稱霸世界,是“雙刃劍”的壹個例子。最早描寫科學狂人的是凡爾納。他在《世界主宰》中描寫了壹個隱身在火山口中的狂人羅比爾。他發明了水陸空三棲航行器,以此為稱霸的手段。不過,凡爾納是個忠厚長者,寫壞人總是寫不到位。這位“世界主宰羅比爾”的形象也十分滑稽。
在威爾斯的《隱身人》中,格裏芬隱身後狂性大發,自稱“隱身人壹世”。不過,他連壹個英國偏僻的村莊都沒有統治得了,就被村民們當成怪物圍捕致死了。
在《大獨裁者》中,前蘇聯作家別利亞耶夫塑造了壹個典型的科學狂人形象。德國心理學家施蒂納長期研究動物之間的信息傳遞,終於發明了用腦電波直接控制他人思維的設備。他離開科學界,混入金融家戈特利布門下,先是控制了戈特利布和他的主要助手,再控制商界對手,甚至可以制造股市風波供其獲利。最後,當施蒂納的陰謀被識破後,居然使用這壹武器和幾個國家的軍隊對抗,讓進攻的軍隊魂不附體,四散奔逃。只是被蘇聯同行用同等武器襲擊,施蒂納的陰謀才告失敗。而蘇聯科學家則將控制他人思維的儀器改造成造福人類的工具:它大大加快人類個體之間的信息傳遞,協調集體勞動,甚至可以讓壹個樂隊不再有指揮。
趙南元曾經說過:由道德狂人和宗教狂人制造的災難和浩劫在歷史上層出不窮,在現實中也比比皆是。而科學狂人卻只出現在好萊塢的科幻恐怖片中。所以,晚近時期,科幻作家筆下利用科學作惡的人,不再是那些動不動就想控制全世界的瘋子。這些惡人要通過手頭的新技術,實現壹些較具體,影響範圍較小,但更為現實的目標。
羅賓·科克以“醫學恐怖小說”見長。《死亡激素》是他的壹部科幻題材醫學恐怖小說。死亡激素本是人體固有的壹種激素,和生長激素壹樣由腦垂體分泌,只是要在性激素分泌停止後才出現。醫學家海耶斯受到太平洋鮭魚的啟發,這種鮭魚在產卵後立即死亡。海耶斯最終從鮭魚頭部提取了死亡激素的誘發劑。註射到生物體內,可以使死亡激素立刻大量釋放。
海耶斯供職於壹家大型會員制保健中心。壹些功成名就的中年人加入這個保健中心,以便得到終生保健治療。然而,壹段時間以來,總是有壹些中年人突然死亡。他們都有煙酒惡習,但進入保健中心前體驗表明,他們的身體情況還很正常。瘁死時,他們的心血管都極度衰老。這個死亡名單裏最終包括了海耶斯自己。這些表面上的正常死亡引起了醫生傑遜的懷疑。他經過反復調查,終於發現是保健中心雪莉等人將海耶斯提取的死亡激素誘發劑暗地裏施給這些人,讓他們早點死亡,以免等這些人衰老以後,被迫大量提供免費藥品。
在小說結尾處,幾個書中人物就死亡激素問題,直接討論起科技的善與惡,要不要設置法律來約束科學家,使他們不能隨心所欲地進行發明創造。這說明,作者在創作時,對科學的善惡問題有自覺的認識。
十九世紀末,摩天大樓在美國誕生,很快便成為科技和財富相結合的象征。到了二十世紀後半葉,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加入了摩天大樓競賽,高層建築豎起的速度,用“雨後春筍”來形容恐怕不過分。而摩天大樓帶來的高成本負擔和災難隱患也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小說《摩天大樓失火記》便以此為題材。
小說問世時,世界第壹高樓是芝加哥的西爾斯大廈。作者在故事中虛構了新的世界第壹樓,就座落在西爾斯大廈對面,以致於小說最後,搶救隊可以在西爾斯大廈和“世界第壹樓”之間架起鋼索救人。這座世界第壹樓的老板為了趕工期,偷工減料,導致電路負載過大,在開業典禮那天引起暗火。摩天大樓特有的“煙囪效應”使暗火逐層向上,直到頂樓。在那裏,數百位達官貴人正在舉行慶祝儀式。由於保安疏漏等原因,等到人們發現大火,已經無法撲滅了。
作品對於摩天樓火災隱患的擔憂是通過消防大隊長的口說出的。火災發生後,消防大隊長來到現場,遇到建築師,質問後者道:妳們明知現在消防技術對七層以上的火災無能為力,為什麽還要建造這麽高的樓?而在結尾處,他講了壹段更為恐怖的話:今天還不錯,只有二百人死亡。以後,類似的火災將會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到那時,妳們才知道應該建什麽樣的樓!電影拍攝於八十年代,十幾年以後,這段恐怖預言落在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子塔上。911襲擊中,五角大樓的傷亡就遠遠小於世界貿易中心。如果不是高層建築來“助威”,911襲擊可能只是壹次放大的洛克比空難。
這部小說後來改編成大腕雲集的電影,頗有影響。只不過小說結尾處,包括州長在內的許多人沒有逃出火海。電影則加了壹個比較光明的結尾:搶救人員炸開了樓頂的水箱,澆滅了大火。不過那並不是現實。對於911事件中那樣的熊熊烈焰來說,屋頂水塔裏的水真可謂杯水車薪。
1972年,人類跨過了轉基因技術的門坎,地點是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它釋放了壹種幾乎無限的可能性:按照人類的需求,將不同物種的基因混合起來,創造自然界沒有的新物種。基因技術壹出世,立刻就被運用到農業科技中,創造了大量新物種。它們在提供高產農作物的同時,也制造了針對轉基因作物接受與抵制的大風波。不久前壹次武漢農民搗毀轉基因實驗田的風波說明,這場抵制風潮現在已經吹到國內。短篇科幻《替天行道》便是以轉基因作物為素材的。
在這篇小說裏,美國MSD生物公司投資二十億美元,研制成功“魔王品系”麥種。它高產、抗病,品質優良。為了防止農民將收獲的麥子留種,MSD公司在魔王麥的基因中混入了導致不孕的毒蛋白基因。這樣,第二代麥種如果沒有公司秘密掌握的特別溶劑來抑制毒蛋白基因,都將無法生長。出於保護知識產權的手段,這本無可厚非。MSD公司壹名低級職員負責將它推銷到中國陜西地區。第壹年收成極好,第二年,壹些農民偷偷留種,結果導致大片麥田失收。雖然MSD公司曾經作過大量預防性研究,但這種自殺基因還是因為某些特別病毒的搬運功能,擴散到其它麥種上。黑色的死亡小麥瘟疫般地傳播開了。
在關於糧食的“壞科學”作品裏,《永生糧》也是很有趣的壹例。別利亞耶夫筆下的科學家布羅依爾不僅沒有惡意,甚至連MSD公司那樣的商業目的都沒有。他培養出壹種單細胞生物,可以直接從空氣中獲得養分,自身不斷膨脹,並且可以直接食用,成為“永生糧”。然而,這種“永生糧”不僅沒有解決饑餓問題,反而導致農民破產,加重了經濟危機。最後,夏天來臨,適宜的溫度又使“永生糧”飛速滋生,覆蓋了壹片又壹片土地,成為人造災難。
網絡技術自從七十年代出現以來,以井噴的方式向全世界傳播。在筆者認識的人中間,凡是上過網的,沒有壹個會選擇從此不再接觸網絡。它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但網絡也使許多人上癮,成為它的俘虜。如今,網癮問題已經成為壹個新的教育問題。而據筆者的觀察,成年人中也早已經有著大量的網癮患者,只不過他們獨立負責,不象青少年那樣,有監護人去向社會輿論反映這個問題。
在短篇科幻《藕荷色的蒲公英》中,星河就為我們描述了壹個網癮現象普遍存在的未來世界。在這個離現在並不遙遠的時代中,上網成癮已經是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需要強制戒斷。和今天的戒毒所壹樣,出現了司法體系內的戒網監獄。小說令人怵目驚心地描寫了網絡成癮後的反應:晝夜顛倒,無法從業,難以與人交流,著魔般地到處尋找上網工具,甚至用監獄暴動來反抗強制性戒癮。更由於作者使用了第壹人稱,從壹個網癮患者的角度講這個故事,極好地表現了網絡癮的危害。小說中描寫的嚴重生理反應,在如今某些網絡成癮者身上多少已經存在了。
作者還設想了未來社會強制戒斷網癮的具體措施:首先要使成癮者基本脫離網絡,這是強制性的,有法律作後盾。當然,為了使他們的精神不至崩潰,會在監視下有限制地上網。然後強迫成癮者參加大運動量活動。壹個長年坐在電腦前的人,身體情況相當惡化。另外,強制成癮者讀紙印的書,逐漸擺脫對電腦的依賴。
1928年,壹次實驗室中的偶然現象,加上英國醫學家弗萊明有準備的頭腦,幫助人類進入了抗生素時代。如今,抗生素已經成為醫生們慣用的武器。然而,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加,也形成了新的醫療問題。長篇科幻《生死平衡》描寫的便是這壹題材。雖然作者王晉康在科幻圈裏早已很有名氣,但他能為科幻圈以外的公眾所關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部小說,因為它涉及了當今科技前沿的壹個棘手問題。
小說以中東為背景,描寫了某軍事狂人對鄰國發動細菌戰的故事。與此平行的壹條線索,則是皇甫家族對“平衡醫學”的研究。作為壹個小說中虛構的元素,平衡醫學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這個元素,講述了他對抗生素濫用問題的關註。通過醫學狂人皇甫右山之口,作者這樣寫道:“耐藥菌株如洪水壹樣發展,連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這種普通病菌也有了耐藥菌株,抗生素也奈何不得。治療敗血癥的青黴素用量已由幾萬單位加大到幾千萬單位,但死亡率仍回升到抗生素問世前的水平。”《科幻世界》97、5、15頁。
作者甚至虛構了壹個腎功能衰竭癥患者的病例。這是壹個高幹家屬。正是由於她的地位,能夠大量使用新藥,好藥,才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落入到抗生素濫用的陷井中。作者用長長的病歷記錄,描寫她怎麽樣壹步步“小病大養”,最終被藥物包圍的可怕結局。
小說結尾處,不斷與抗生素競賽的變異病原體集體大暴發,形成了遍布世界的瘟疫
回答者: 真的好學 - 經理 五級 4-22 20:06
人類跨入21世紀,世界發生了多少驚人的變化。在人們為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欣喜之余,又經歷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災難。除了對高科技特別是生物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恐慌之外,戰爭和疾病似乎直接將人類帶到了地獄之門。
2003年SARS的流行,包括對SARS的所有猜測,都直接和人們日益關註的全球問題相關聯: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對生物危害的檢測、評價、監測、防範和治理的科學技術體系,是研究各種生物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應用已有的理論知識,技術、工程設計和設備等,防止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實驗室和環境受到具有潛在傳染性的物質和生物毒害物質的危害的壹門新興邊緣學科。生物安全問題至少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傳染病的巨大危害
傳染病包括人、動物、植物傳染病,尤其是人類傳染病是最重要的生物安全問題,傳染病仍是全球死亡病因的首位,在我國,傳染病仍然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SARS的流行是壹個強有力的證明。另外肝炎、結核、流感等傳染病每年仍在全國部分地區、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流行或暴發
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潛在威脅
20世紀整個國際社會為禁止生物武器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壹些進展。然而,進入21世紀,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卻已大大增加,壹些國家和地區可能仍在繼續研制和發展生物武器,另外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以美國“炭疽事件”為標誌的生物恐怖對國際安全已經構成了現實威脅。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是首位分離出冠狀病毒,並發現冠狀病毒變種是SARS病原的學者。SARS病毒屬於RNA病毒,這種病毒的特性就是很容易與其他病毒基因進行重組,進而變成為新病毒。而且許多實驗結果也顯示,以這改變方式產生的新病毒,毒性會比親代病毒更強。許多動物身上都可以找到冠狀病毒,而這種病毒又很容易出現變種,極具危險性。因此,袁國勇認為SARS病毒很有潛質,成為除了天花以外制作生化武器的病原。
生物技術的負面作用
生物技術的負面作用主要表現為:壹是人們在開發利用生物技術時,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安全問題。正如目前廣受關註的各類轉基因活生物體環境釋放後對生物多樣性所構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藥物、疫苗,轉基因食品,基因治療等都可能存在類似問題。生物技術的誤用以及生物技術的非道德應用也可能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體細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壹例。
生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從生物安全的角度來講,外來物種的入侵、生物資源的流失有可能給國家利益造成巨大損害。轉基因生物體環境釋放對生物多樣性帶來很大威脅。
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隱患
較其他理化實驗室或其他各類實驗室而言,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是壹個特殊的實驗室,在其中工作的每壹個人以及與其接觸的周圍環境,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響身體健康的危險。微生物實驗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僅可以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感染,也可造成環境汙染和大面積人群感染。國內外實驗室意外感染的事故並不少見,嚴重者不得不宰殺成千上萬只實驗動物,甚至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死亡。
目前隨著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物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政治、經濟、安全與和平的大命題。近年來,特別是美國“炭疽感染事件”後,生物安全問題備受國內外關註,生物安全術語也經常見諸於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文件,見諸於各類媒體。SARS的全球流行無疑會使全世界各國更加關註生物安全問題,並將其作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
與日俱增。1996年,我國的塑料包裝用量達243萬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
20%,特別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線、旅遊景點的垃圾中塑料廢棄物迅速增加。
據調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其中廢塑料約占3%,年增
長率達48%。沿海地區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達8-10%。這些廢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體積計算,已達三分之壹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
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
由於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
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藏在地下,則容易汙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
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影響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
體。“白色汙染”已成為當前危害我國社會環境的壹大公害,嚴重阻礙了我國
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壹次性餐具的年消費量約100億只,主要為發泡塑料制品,要禁
止生產和銷售使用這些量大面廣的壹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就要開發生產其替代
用品,綠色壹次性餐具由此應運而生。有關專家認為,綠色壹次性餐具的開發
與生產正在成為我國新興的環保產業。
12月中旬,科技部會同國家經貿委、環保總局、鐵道部聯合召開了綠色壹
次性餐具技術開發交流會,會上,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負責人
王誌學以及幾家生產企業的經營管理者。
王誌學說:目前我國開發生產的綠色壹次性餐具按原料種類,可分為紙
漿類、稻殼類、稭稈類和澱粉類。我國現有上百家企業生產紙制壹次性餐具,
年生產能力約為30億只。
紙餐具的原料生產過程中汙染嚴重,成本較高,且本身強度及防水抗濕
性較差,因此,它的推廣應用有較大的局限性,人們就自然把眼光投向了別
處,向科技要效益。如以稻殼為原料生產稻殼類餐具,我國現在有十幾家這種
類型的企業,年生產能力約1.5億只;稭稈類餐具以農作物的稭稈為主要
原料,我國目前也有十幾個廠家,年生產能力達7500萬只;澱粉類餐具以薯類
澱粉為主要原料,它的降解性好,回收後可做飼料。總而言之,國家對綠色壹
次性餐具的研究與開發很重視,通過科技攻關、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等科技發
展計劃給予大力支持,不少企業的綠色壹次性餐具的生產技術已比較成熟,具
備了產業化的基礎。
武漢遠東綠世界集團公司就是以澱粉為原料,進行綠色壹次性餐具科技攻
關和開發,經濟效益初具端倪的公司。該公司總裁蘇笑海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
他原來在湖北輕工學院學的是工藝美術,1984年進武漢大學讀的是哲學碩士
學位,後在德國學習和工作,歐洲的環境保護對他觸動很大,就萌生了回國搞
環保產業的念頭。蘇笑海告訴記者:我學過工藝美術,是位唯美主義者,我今
天投身綠色餐具這樣的環保事業,就是發端於我對美的最初認識;而美學的延
伸,說到底也是壹種哲學。
在1992年至1996年間,遠東綠世界公司開發的再生紙板壹次性餐具和葦漿
模塑成型餐飲具由於科技含量較低等原因,生產規模壹直未能擴大。1996年公
司派員考察了歐洲市場生物降解包裝用品的技術情況,認為開發植物澱粉生產
全降解壹次性餐具用品可能是消除“白色汙染”的壹種途徑。1997年,由壹批食
品、化學、機械專家組成,公司重點投資開發了全降解壹次性餐飲用品,該項目
列入1997年度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他們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結合國內紙餐具的生產工藝進行了壹系列的創新:利
用國內資源豐富的紅薯、玉米等澱粉為主要原料,代替了國外單壹的價格較高的
土豆澱粉;在紅薯澱粉原料中增加了20%的天然纖維,使餐飲具增加了明顯的強
度,再運用食品膨化的加工技術使產品具有重量輕和柔軟性;增加強度表面噴塗
處理及整形的設備,使生產出的餐飲用品具有防水、防油、耐熱的功能等。蘇笑
海做了個生動的比喻:就好比是建築材料中的鋼筋水泥,紅薯澱粉是那水泥,而
切碎攪拌進去的各種幹草和植物的根莖就是那鋼筋,這樣才能使餐具的強度明顯
增強。
遠東綠世界生產的以澱粉為原料的餐具產品,委托德國SGS機構參照國際食品
包裝標準進行測試,盛裝在攝氏100度的熱水及熱油二小時以上完全不變形,保
溫性能優異。由於澱粉及添加劑均為天然植物原料,產品降解性能優異,經國家環
境測試中心測試表明,10天左右可降解90%以上,壹個月內可以完全降解。
據介紹,由於該項目采用的是植物澱粉和植物纖維,成本較低,每壹個有蓋飯
盒成本為0.12元左右,無蓋飯盒及碗、盤成本為0.07元左右,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遠東綠世界公司擬投資1.6億元,興建年產50億雙壹次性筷子、35億只各類
碗、盤、盒等產品的大型全降解綠色壹次性餐具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後,每年可以
新增產值6.25億元,新增利稅約1.3億元。基地的土建工程已於今年3月份動工,
已建成標準廠房2萬平方米,如果後續資金能得到保證,預計1999年底即可達產.
蘇笑海說:我們的科技優勢是明顯的,今後能創造的社會效益也是明顯的:用澱粉
制作的壹次性衛生筷子,其功能指標完全可以代替壹次性木筷,僅此壹項,每年即
可為國家節約木材資源近50萬立方米;集團如果能達產,每年預計要使用20萬噸
以上的紅薯,加工成澱粉原料10萬余噸,還可以使貧困地區10多萬人口脫貧,促
進老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汕頭綠恒實業有限公司從前幾年開始,對稻殼制綠色壹次性餐具進行開發,目
前也初步具備了工業化規模生產的能力,公司生產的稻殼制的壹次性包裝容器,特
別是提供超級市場使用的食品包裝器皿等產品,已經開始試銷日本、臺灣、美國等
地。
綠恒公司生產的綠色壹次性餐具,是將稻殼粉碎過篩,然後與幾種可食性的有
機高分子粘接劑加水混合,再經沖壓成型、烘幹、噴塗等工藝,生產出不同形狀的
盤、碗等器皿。
綠恒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紀曉鵬說:壹次性餐具以稻殼為原料,不但在我國資
源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它使用後可迅速在土壤裏降解,可謂壹舉兩得。
綠恒公司目前已有壹條生產線在運營,其投資約為980萬元,生產能力為40萬
個餐具/天,目前達20萬個餐具/天。年產值約為3600萬元,預計投資回收期約
壹年半,投資利潤約在30%左右,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已通過了廣東省科委組織的
技術鑒定和食品衛生部門的檢驗。據介紹,該公司為了更好地將產品推向市場,規
模經營,擬在近期內成立集團性公司,並且要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以期使生產
線的自動化程度更高。
據科技部主持召開的綠色餐具技術開發交流會介紹,1998年7月18日,溫家
寶副總理在太湖流域水汙染防治工作會議上,專門提出要在壹年內解決長江、太湖、
鐵路沿線的“白色汙染”,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重點抓好三項工作,壹是加強管理,
禁止亂扔垃圾;二是停止使用壹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三是盡快研制和批量生產替代
品。11月14日,李嵐清副總理在第12次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工作會議上,也
提出發泡塑料餐具替代品的推廣應用問題。看來,綠色壹次性餐具已引起了中央領
導同誌以及科技、環保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它作為壹個新興的環保產業,可謂
生而恰逢其時,現在,既需要我們能夠攀登科學高峰的科技人員繼續從事攻關和開
發,需要我們懂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家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和市場開拓,也需要我
們有遠見卓識的金融家、風險投資家慧眼識珠,給予綠色壹次性餐具的產業化以足
夠的資金投入。
我國從事綠色壹次性餐具開發和產業化的企業大多目前生產規模較小,抗禦風
浪的能力較弱,而且其中不少是民營企業,需要政府部門給予足夠的產業政策上的
支持和引導,有個較好的開局,使這個新興的綠色環保產業能得以健康、持續地發展.
科技發展的利與弊
結論:科技的發展固然重要,但不能在能合理正常使用的前提去發展,發展首先得凈化思想,只有沒個人的思想和心靈得到發展和提高了,所開發出來的高科技開能永久的有益於人類的發展,自然的和諧!
弊:上面說道我們每個人的眼光都看的更高了更遠了,這就使得我們看到是只是遠處了高出的事物,去探索去追求,忽略了眼前的該做的,就像歷史上那些想找長生不了的壹些君主們壹樣,藥物是拿來治理疾病的,結果他們去盲目的投資去為了達到壹些不可能實現的東西,結果害了自己也害了民眾,就有了人民現在在電影裏看到的宏觀場面了,讓人心寒的帝王陪葬和那些所謂的世界奇跡。打個比方說,要是每
科技的發展的同時帶給人們的是便利,同時也帶來了災難。利:我們可以去我們想要去的地方,人們在不斷的探索,在未來可能回連《太陽中心》學會被推翻。在科技發展進步的現在沒個人可以享受到那些歷史人物所享受不到東西,每個新人對這個世界有了不同的認識,我們的眼光放的更遠了!
如果您還有什麽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並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