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農藥對服裝行業害蟲防治效果明顯,同時具有不殺死天敵、對生態鏈影響小、無汙染等優點。隨著中國政府對生物農藥產業的重視,生物農藥將逐步取代化學農藥。摘要:本文分析了國內生物農藥行業的現狀,闡述了生物捕捉藥的生產新技術,最後給出了我國生物包衣藥行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生物塗層藥物,真菌殺蟲刺,發酵技術
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中國承諾2000年生物農藥國內使用量達到國內農藥市場的60%以上。雖然還沒有達到這個比例,但是反映了我們政府對生物農藥的態度。2007年,全國300多家原藥生產企業和1600多家農藥加工企業的生產能力已超過77萬噸,年總產量達到424萬噸。化控面積達到40多億畝。幾十萬噸化學農藥的使用,導致病蟲害抗藥性增加,汙染環境,破壞生態,殺死天敵,形成惡性循環,嚴重破壞了中國的生態系統。然而,生物農藥因其與環境的相容性、不殺死天敵、對生態鏈影響小而受到世界範圍的關註。目前,全球共有1 00多種生物農藥產品,其中100多種生物技術產品為生物農藥,90%以上為微生物農藥,即殺菌劑。中醫。由於生物農藥產品開發優勢明顯,世界各國都在爭相投資、研究和開發新型生物農藥。
壹、中國生物農藥產業的現狀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和資金支持下,到200 7年,國內已有30多個研究機構,500多名R&D人員,50多個註冊品種,國內生產生物農藥的廠家有200多家,年產量6萬噸,形成了壹定的產業化規模。由於生物農藥屬於高科技領域,其研究和生產需要高投入和高技術。壹些企業資金雄厚,但自身科研力量不足,導致生物農藥防治效果差,生產技術落後,成本高。科研院所有壹定的技術實力,但缺乏強有力的資金保障,無法開展毒理學和環境行為學實驗。基於以上兩個原因,國內能夠商業化的生物農藥品種並不多,真正能發展成產業化品種或自產品種的就更少了。直接後果是,化學農藥在中國仍然被廣泛用於害蟲控制。
二、國內生物農藥的生產工藝
我國傳統的生物農藥生產工藝采用液體深層發酵工藝。這種生產工藝的主要缺點是:產孢率低,發酵參數難控制,菌種易降解,產品脫水不充分,生產周期長,不利於生物農藥的規模化生產。
目前最新的生產技術是由江西任天生態產業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安徽省生物防治重點實驗室聯合開發的“氣相雙動態固態發酵”新技術。該生產工藝已通過由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清華大學等專家組成的科技委員會的鑒定。鑒定委員會成員認為,該技術和設備填補了國內空白,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生產工藝以棉麻混合無紡布為固體培養的載體。接種菌液,進入氣相雙動態固體發酵培養室7-9天,可產生大量孢子,烘幹煤、檢驗後即可包裝成品。生產過程首次確定了培養基、溫度、濕度、光照等因素誘發的變異和降解規律,評估了生產中菌種降解的損失,提出了菌種降解的控制途徑和管理措施,這在全世界真菌農藥應用史上尚屬首次,為指導真菌農藥的大規模生產奠定了基礎。該工藝還可以篩選連續20代未退化的優良品系,驗證變異的遺傳機制。該工藝主要吸收載體生產和平板生產的優點,進壹步優化工藝參數,發展成為載體滅菌兩相發酵工藝。首次采用先進的理論和設備大規模生產真菌農藥,從根本上解決了真菌常規開放式生產中發酵參數難以控制、產品質量不穩定的弊端,建立了真菌農藥固態發酵新工藝,細菌汙染率降至0.1%以下。發酵水平比常規固態發酵提高1 ~ 2倍,周期比老工藝縮短51.5%,成本降低21.35%。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比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
三、發展趨勢及企業對策
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不斷加強和引導、扶持政策的加大、資金的投入、農藥和農產品法律法規的完善、應用技術的研究以及產學研實質性聯盟的加強,國內生物農藥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據預測,到201 0年,世界對微生物農藥的需求將超過400萬噸/年,國內需求為80萬噸/年。國內農藥企業應對生物農藥行業給予足夠的重視,調整優化產品結構,以生物農藥產品為重點,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企業技術實力的投入,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工藝和新產品。
1企業要積極跟隨世界先進技術,不斷推動技術進步,降低成本,建立高效的銷售體系,在質量、價格、服務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技術、研發、管理、生產效率等方面達到壹流水平。
2.加快R&D技術的轉化和應用,把握市場的真實需求,快速將適銷對路的新技術產品投放市場,使公司更快發展。不斷運用創新技術和創新產品,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建立健全企業人才引進、使用和薪酬制度,特別要重視R&D團隊的培養和企業科技能力建設。
在各個環節制定嚴格有效的事前和事後防範措施,建立完善的企業風險管理流程和預警機制,及時有效地轉移、降低或化解風險。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和農藥及農產品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我國農藥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農藥企業只有制定和實施正確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推進產品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的農藥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實現快速發展。
參考資料:
【1】劉竹仁:美國漁業生物技術應用蓬勃發展——兼論美國漁業生物技術公共籠子的應用九。金融和法律信息,2006.6: 1 01 005。
[2]李萬德張健:論中國生物技術產業的趕超[J]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 0 0 6(1)
[3]張俊勇。有機氟對食品汙染的危害及防治[J].購物中心現代化1 987(4)
[4]李惠娟:中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產業關聯分析[J].改革2 OO3(1)